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Habitat Paradigm
生境范式


“面向未来的人居社区不应是一个个孤岛,而是与城市紧密联系的有机细胞。”

——朱培栋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张图片

在深圳湾这一“超级城市”的试验场中,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率领团队,以“生境社区”理念回应“好房子”时代命题。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张图片

作为深圳湾核心的重要增量,这块后海十二年来首度推出的稀缺宅地,不仅承载土地价值,更肩负探索未来人居模式的使命——在高密度开发强度下,如何实现居住体验、生态效益与城市价值的共生,构建面向未来的高品质住区。基于此,line+以“生境社区”为核,提出“好城市-好社区-好房子”三维策略,破题超高密度开发困局,重塑一座与城市共呼吸的垂直生命体。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4张图片

项目位于后海中心区连廊系统的南端,是城市公共网络的关键节点之一。我们在既有规划基础上对连廊系统进行系统性织补,打破住区孤岛化,塑造有机城市界面,强化住区的渗透性与可达性,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网络的“毛细血管”。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5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6张图片

1.1  横向织补

沿登良路增设东西向连廊、将其定义为“文化运动轴”,以高线天街链接人才公园与深圳湾文化广场,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消解主干道对城市肌理的割裂,将住区接入深圳湾城市动脉。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7张图片

1.2  纵向生长

以既有空中连廊系统为基底,向北延伸公共步道,贯通南北口袋公园。整合首层、二层及地下慢行系统,形成四维立体通廊,将住区纳入更广阔的城市公共网络。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8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9张图片
△ 贯通南北口袋花园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0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1张图片

1.3  天际叙事

五栋塔楼以"分层递进+错位排布"布局,以“双峰微翘”的高度差异塑造起伏天际线。最高楼栋250米于两侧微微抬升,中部塔楼渐次降低,避免单调平直界面,同时在远景视角上强化“门户”地标性。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2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3张图片

好社区是由有机的社区边界与优质的社区配套所构成。line+以“共生街区”与“生机底盘”双重体系,打破高密度社区边界,营造开放、多维、互动的社区场景。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4张图片

2.1  生机底盘

“生境之斗”作为底盘的原型,立体化打造可停留的“城市檐下”空间,集成遮阳、休憩、社交复合功能,重塑深圳湿热气候下的公共生活,同时缓解超高层建筑所带来的压迫感。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5张图片
△ 生境之斗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6张图片
△ 分享街区·生机底盘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7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8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19张图片

2.2  共生街区

摒弃传统豪宅的封闭围合模式,以“共生街区”重构社区边界。在安全与私密的同时,通过区分私密与开放、居住与公共的空间层次,建立一种高度渗透的公共系统。城市连廊与开放商业界面串联起街道、公园与步行系统,使社区主动生成一种面向城市的“生活前场”。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0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1张图片

西侧劣势景观面植入复合商业,以立体业态激活消极界面,提升地块价值。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2张图片

2.3  立体配套网络

基于line+过往对国外豪宅配套功能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研究,我们为本项目构建多模块核心配套功能体系。社区配套体系借由立体复合的策略,嵌入于架空层、避难层与连廊节点,以最小的指标占用容纳最大功能。将避难层改造为星空会所,架空层嵌入泳池、艺术工坊、全龄儿童区,形成一个向所有住户开放的共享生活网络。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3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4张图片

我们不仅关注地面生态与城市肌理,也在设计中强调与时代和科技进步同频。面对方兴未艾的低空经济和智能出行热潮,我们在塔楼顶部规划预留了直升机停机坪,局部空域规划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并在地下车库预留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车道与充电接口,从而打造面向未来的地面与空域的立体交通体系。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5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6张图片

“好房子”是优美的风景、生机的自然、舒适的生活、艺术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7张图片

3.1  全东向布局

项目东侧直面深圳人才公园,眺望深圳湾。为最大化释放景观资源并规避超高层常见的视线遮挡,我们通过日照、风环境及视线分析,采用“全向东布局”策略,户型配置纵横生长,户户海景。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8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29张图片

3.2  “房包院”+“院包房”

建筑群整体朝向深圳湾展开,高区“房包院”直面无敌海景,低区“院包房”独享空中庭院,创造“内向宁静”与“外向开阔”并存的多元景观体验。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0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1张图片
△ “房包院”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2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3张图片
△ “院包房”


3.3   竹境立面

面对后海片区玻璃幕墙同质化现象,立面设计跳脱单体地标逻辑,转向群体符号塑造。以“竹境”为意象,采用细密垂直线条,结合玻璃幕墙与金属构件,使建筑整体因此构建出一种具有整体性和辨识度的城市界面,以群体符号重塑城市记忆。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4张图片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5张图片

未来的人居形态,必然是更开放、更复合、更共生的。后海项目是line+对“生境城市主义”的进阶实践——在这里,超高密度不再是妥协的代名词,而是催生新型城市关系的触媒。当连廊成为社区的延伸、阳台化为风景的展台、避难层转身为星空会所,我们证明了:真正的好房子,能在云端重建消失的地面生活。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6张图片

在深圳这座持续演进的全球化都市,line+以“生境社区”理念,探索超高密度住区的适应性范式,构建城市与人居的共生生态。这不仅是对“好房子”的回应,更是对未来人居模式的系统性预演——当建筑成为会呼吸的生命体,社区便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进化基因。

line+公布深圳后海核心区唯一宅地公开招标竞赛方案:构建高密度城市的「生境范式」第37张图片

项目名称:深圳后海T107-0107地块竞赛方案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设计团队:邢明泉、韩旭、张群晨、李镇宇、李周斌、史心怡、杨琪、吴琪、张熠、许涛、赵胜耀、孙佳豪、王俊、孙金、李航、洪洋(建筑);李上阳、饶非儿、罗晓霞(景观)
业主:华润置地、中海地产
机电配合单位:杭州易咨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广东,深圳
建筑面积:地上303621.58㎡、地下83800.87㎡
结构:无次梁厚板楼盖-混凝土稀柱框架核心筒结构
材料:铝板、玻璃、UHPC、石材

* 以上为公开竞赛方案,最终以政府审批的深化方案和实际建成效果为准


来源:本文由line+建筑事务所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line+建筑事务所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943 articles)


居住建筑 (3960 articles)


住宅楼 (117 articles)


中国 (3716 articles)


深圳 (327 articles)


line+建筑事务所 (42 articles)


混凝土 (2921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