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张图片

△ 钱塘江畔,杭州“水”文化之坐标

上个世纪杭州的城市发展是围绕西湖的单中心积聚生长,而自新世纪以来,杭州的城市建设正沿着运河水系不断南下,随着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不断成型,杭州也自延续千年的“西湖时代”正式迈向一江两岸的“钱塘江时代”。钱塘江两岸,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顺势而起,为杭城文化注入新的精神内核。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张图片

△ 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3张图片

△ 顺势而起的钱塘江沿岸


钱塘江博物馆选址于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汇流之地,俯瞰江河汇海,远眺2022年亚运会主场馆——世纪莲花。项目地处杭州最重要江河的地理交汇点,肩负着向世人展示和传播杭州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候选项目的重任。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4张图片

△ 中标方案模型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5张图片

△ 实施方案模型


line+团队在2018年7月通过国际竞赛获得了该项目的设计权,经过了历时15个月的反复论证和设计深化,项目于2019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土建部分预计将于2021年底完工。


001.场域背景
LOCATION BACKGROUND



钱塘江博物馆的区位,兼具地理区位和历史意义上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6张图片

△ 地形鸟瞰图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7张图片

△ 区位图


一方面,场地处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始点,杭州两大母亲水系——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在此汇流。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流经富庶儒雅的钱塘古地,记录繁华古都的沧桑沉浮和白墙粉黛的市井百态;钱塘江,古称“浙江”,既是浙江省最大河流,也是浙江一省之名的由来,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俯瞰东南,纵览古今。两大水系文明交汇此地,是杭州“水”文化象征当之无愧的代表性坐标。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8张图片

△ 区域位置与场所关系

另一方面,项目地处杭州城市CBD钱江新城一期与二期交接处,贴临项目用地北侧,以及大运河对岸,则是规划中的江河汇城市综合体,未来此处将成为杭州中心区域重要的城市商业和人居地标,此外,一江之隔即为2022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杭州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在此交汇于一点。


002.公共空间
PUBLIC SPACE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9张图片


“江河交汇之处,新旧更替的场合,面对一座城市的古往今来,跳出象征性和纪念碑的诱惑,以更直截了当的方式重塑人流,激发更多的行为可能,为城市公共生活的参与者提供开放、亲切而富有参与感的场所,这即是我们的设计目标和追求所在。”

——主创建筑师 朱培栋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0张图片


项目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是广受关注的城市区位,另一方面则是苛刻的规划条件:3386㎡的基地面积,24米规划限高,1.2万平米的建设需求以及多样化的陈展需求。

面对项目的敏感性和复杂度,我们选择谨慎但积极地介入这一场地。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1张图片

△ 形体生成

设计首先将场馆2/3的体量置于地下,以平衡展厅高度要求、规划限高和建设规模之间的冲突。并结合钱塘江游步道和项目地形的高差,区分了观展入口流线和服务入口流线。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2张图片

△ 总平面图

其次,在杭州两大滨水公共空间——运河游步道和滨江步行道交汇处建设博物馆这一公共属性强烈的城市场所的行为,激发了line+建筑师进一步强化其公共属性的想法。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3张图片

△ 江面与室内间的室外观江廊道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4张图片

△ 大尺度的悬挑观景台


为更积极地回应城市的诉求,line+提出“公共空间返还率”的概念,即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新型的全时段公共空间,博物馆不仅是在白天运营时间发挥它的职能,晚上闭馆之后,也能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分和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使其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多重利用而衍生出更多的价值。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5张图片

△ 螺旋上升的步道提供抬升的公共空间

设计通过周边场地步道的延展和建筑自身形体的处理,将或在此交汇的四股人流——博物馆的观展人群,江河汇商业客群,运河游步道人群、钱江新城江滨步道的公众,通过盘旋而上如水漩般的公共步道,引导至24米标高处的博物馆屋面,通过空间上的抬升和视野的延展,鼓励人们探寻不同空间高度和维度上的视觉观感与城市风景体验。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6张图片

△ 剖面

面对有限的建设用地,设计通过博物馆内、外两组流线的组织,推导出盘旋交织下小上大的倒圆台建筑形式,为底层留出充分公共空间和回旋场地的同时,也顺势在视觉上形成了如多股水流盘旋交织而上,建筑由水而生的识别性。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7张图片

△ 探寻人在不同空间高度和维度上的观感体验

通过螺旋上升的步道,多股不同目的的人流将最终交汇在钱塘江博物馆的屋顶,大尺度的悬挑观景台,则成为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无限延展的一个象征,博物馆的公共属性也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8张图片

△ 登屋顶悬挑平台,观城市今昔交汇


003.空间叙事
NARRATIVE SPACE



钱塘江博物馆内外空间设计中暗含着独特的叙事语言。建筑师以建筑手法构筑空间叙事的推进方式,组织参观者游观体验,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对钱塘江所承载的历史传承的感受共鸣。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19张图片

△ 展厅流线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0张图片

△ 内部空间剖面模型


作为滨江步道与运河绿廊的交汇与延伸,建筑师在低于堤岸高度的场地上,以人流流向为节点,试图对城市景观做出指导性调整,以融合的态度将场地以草坡的形态自然抬升,形成连接江岸与建筑之间的新路径。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1张图片

△ 内部空间剖透视

室外,交错的建筑外部廊道构成螺旋上升的路径,拾级而上进而体验屋顶花园的全景观江平台;室内,在有限的用地和容积率要求下,部分展陈空间置于地下,展览流线由地下一层盘旋攀升至三层屋顶,从钱塘江迂回的历史及至可期的未来。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2张图片

△ 入口空间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3张图片

△ 室内展厅


博物馆内部观展与外部游览的人流,在博物馆休息停留,视线交汇的的瞬间,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在此展开,观者本身也与博物馆一起成为钱塘江历史沿革的记忆共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4.立面语言
FACADE LANGUAGE



建筑造型中的螺旋廊道直接反映设计理念的真实逻辑,而立面语言则从钱塘江古海塘五纵五横的模块化筑塘法中得到启示。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4张图片

△ 立面大样模型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5张图片

△ 立面大样模型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以单元式钛锌板幕墙交错“砌筑”,不同尺寸的外凸、内凹或平板的钛锌板单元幕墙环绕于建筑表面形成一系列立面肌理的变化,并在不同的光环境下呈现出波光粼粼有如水波般的图像。这一形式亦恰好映射了王安石 “波者,水之皮也”的字意解读。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6张图片

△ 表皮生成

line+通过立面、幕墙、灯光一体化的设计,对幕墙单元进行了深度的控制,通过单元与单元间的微小的错动,在有效隐藏了夜景灯具的同时,形成了多层次的视觉肌理。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7张图片

△ 幕墙大样模型

夜晚幕墙上泛起微波光影,在宏大的沿江尺度下,洒下柔静的光辉,使之有机会成为钱塘江畔大运河口的全新城市公共坐标。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8张图片

△ 幕墙节点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29张图片

△ 表皮肌理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30张图片

△ 表皮肌理



005.结语
REMARKS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31张图片

△ 螺旋上升的步道

作为杭州转向“拥江发展”的桥头堡,钱塘江博物馆将以开放、共享、包容的姿态,赋予此地更丰富的场所精神。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当代城市背景下,我们鼓励博物馆主动发声:这里不仅是江河的地理汇聚点,也是不同人群和文化活动的空间汇聚点,更是钱塘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之处。

江河汇流,由水而生,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奠基动工第32张图片

△ 鸟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杭州钱塘江博物馆
项目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城江河汇西南区块
建筑面积   11535.5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   朱培栋
建筑设计及室内概念设计团队  朱培栋、孙啸宇、李彬淼、洪洋、张琦琪、杜梦颖
景观概念设计 李上阳

设计单位  
gad · line+ studio(建筑方案及扩初设计、室内及景观概念方案)
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机电方案及扩初设计)

业主   杭州钱江新城管委会、杭州钱塘江博物馆
施工图设计及EPC单位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
建筑结构   钢结构(地上部分)
外墙材料   单元式钛锌板幕墙
模型照摄影   陈曦、孙磊


来源:本文由gad · line+ studio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gad · line+ studio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374 articles)


文化建筑 (1379 articles)


博物馆 (692 articles)


中国 (3349 articles)


杭州 (224 articles)


gad · line+ studio (12 articles)


钛锌板 (15 articles)


螺旋楼梯 (3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