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一筑一事

别再错过身边美好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张图片


文 / 牧之图 / 肥鱼 摄于2016年3月春日艳阳天,牧之 摄于2015年1月冬日阴天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县城的郊区,挨着一所很大的中学。方圆十里,自认为每一寸土都已被我和小伙伴们踏遍,然而每一年又都会发现一些从没有到过的角落。这是我们一次次在炎炎夏日底下游手好闲的最大支撑。

后来上了大学,一所成都市区最大的大学,1000多亩校园里,直到我念书7年毕业那一天,依然并不知道东区最东边,南园最南端到底还有什么。想来也是奇特。

有些地方,你自认为很熟悉了,却可能从来没去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张图片


来到天府之国14年,去过龙泉很多回,竟不知道标榜。去年1月,当我终于走进那所博雅精专的小型文理学院时,被建造者的才华所折服,更被自己的无知惊呆。

甚至我觉得,整个天府之国的大学建筑群,真正拿得出手的除了华西坝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群,恐怕就是标榜学院了。前者出自近代的外国建筑师,后者出自今天的中国大学校长。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张图片


▲ 本文摄影师之一“肥鱼”的微信朋友圈

一年多过去了,陆续听说有朋友跟随那篇图文,去到那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地界,感受某种难以名状的灵秀优雅。

欧式古典门洞窗洞,古堡般的天际轮廓线,寻常普通的红砖外墙,以及爬满的不知名的植被……自成一体的建筑群,竟出自一位非建筑专业出身的民办大学校长——阎红。

从2002年开始,十多年粗暴的房地产浪潮中,大部分中国的建筑从业者,均从事着破坏城市肌理与人文的设计建造。这种悲哀常让我无语。


但庆幸有标榜,建于2002年。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张图片


二十年前,阎红院长刚到这里,仅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当时也许没有人知道,慢慢呈现在她脑海里的大学,竟被后来的人称之为中西合璧的“魔法学院”。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6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7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8张图片


▲ 拍摄于1996年标榜学院建设之前,阎红(右二)与居住于此的村民——他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顿

曾有人哭诉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之不易,但民办大学的不易恐怕更甚一筹。他们既没有企业鲜明正当的利益诉求,又没有西方大学健全的基金体系——西方诸多有名望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都是“民办”的,基金会成为大学的发动机。

但目睹标榜学院对二十年前建设地原住民一字一句的纪录,不禁令人钦佩。他们的人本精神和从无到有的开创,恐怕远远超出很多公立大学的经营者。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9张图片


▲ 粘满大府邸墙面的红色沙棘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0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1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2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3张图片


踱步校园,静观标榜颇具“西洋”味道的立面,似乎在民国或更早时期曾有过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体验,否则不可能诞生圆明园那样的瑰宝,即使近在成都建于清代的宽窄巷子,依然能见到类似风格的山墙面。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华夏大地上再难见到这样的尝试。


而所谓的中国风设计,竟变成毫无新意的仿古式堆叠。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4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5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6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7张图片


从位于小街小巷的校门开始,就已然感受到空间的“秀”,不只是校园的规模,建筑的体量,道路的幽长,包括植被也多有这样纤细的“身型”。标榜似乎就是要标榜“以小博大”。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8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19张图片


径直进入图书馆,刹那间被一种魔幻气息笼罩。稍一站定,却发现空间的构成很有意思:层高、屋顶和窗洞都透露出西方古典学院的大度,而陈列、摆设却分明是川西民居的地道遗物。似曾相识之中,恍如隔世。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0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1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2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3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4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5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6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7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8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29张图片


爬上楼梯俯瞰,这间图书馆好像一个民俗博物馆。某些角落,从椅背的雕花到梯步的尺寸,能让人穿越回民国时期的某个书香门第……

据说,大约十多年前创立校舍时,阎红院长和那批实干家们,收罗了大量从农村、单位淘汰下来的门板、桌椅、箱柜,用于学院的建设。后来,还干脆设立了古家具修复专业。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0张图片


据传,图书馆新馆的通风系统设计深受英国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Palace of Holyroodhouse,以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家而著称)启发,地面的通风走廊与各层窗洞、屋顶天窗,以及中部几个狭长的天井空间形成丰富的空气对流,最终达成“冬暖夏凉”。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1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2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3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4张图片


建筑、树木和院落之间的尺寸精确到了厘米。房子再高一点显得压抑,树再粗一点显得拥挤,而院子再宽一点则少了一分幽静。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5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6张图片


这里的植被堪称一绝。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树木草本在路边、路中、墙角、墙上,低的、高的、直的、弯的……充盈着一种灵秀之气,至少有梨花、桃花、樱花、蔷薇花和沙棘……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7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8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39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0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1张图片


然后是门洞,似中式园林造型,又像西式拱券型制,不得不赞叹于创造者的想象力与魄力。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2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3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4张图片


牌匾上的中文雍容大气,而英文——竟然没有一句错的。其实这在中国实属不易,即便你认为绝不可能出错的地方,依然会有啼笑皆非的英文翻译。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5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6张图片


如此植被与建筑,在阳光之下的斑驳与光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7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8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49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0张图片


看不够的标榜,写不完的标榜。这样的建筑,朴素的材料、智慧的修葺、平静的生长,在经年之后会越发诱人,而四季更替中的花草树木更是令人无限神往。


是什么样的人生活于此地?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1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2张图片


▲ 2012年于杜甫草堂,摄影:牧之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3张图片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4张图片


我认识多年的这位马经义,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川大的演讲台上。当《红楼梦》中长篇的诗词段落被他字正腔圆地随意引用时,我同样感慨于“为什么身边会有这样的人存在”,那种惊与喜,跟去年见到标榜时一样。

后来青年红学家马老师去了标榜,成为那里红学研究的支柱,距离他17岁发表第一篇红学研究论文已过去十多年。我曾拜读过他包括《中国红学概论》在内的多部红学专著,亦佩服他十年如一日的规律作息。

在贪求“大而全”的文化背景下,一些“小而美”的人和物。

十年前,她一不小心在村里盖了个“魔法学院”第55张图片


生活的很大趣味,就是你总会不经意间收获一些从未料想到的惊喜,并且来自普通的日常。这样的快感有时远远大于来自远方的猎奇。
别再错过身边美好。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13 articles)


一筑一事 (16 articles)


建筑 (13400 articles)


教育建筑 (884 articles)


大学 (78 articles)


成都 (156 articles)


中西合璧 (3 articles)


雕花 (8 articles)


屋顶天窗 (3 articles)


中式园林 (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