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位置   美国纽约曼哈顿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张图片
项目名称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


设计单位/建筑师   CooperEckstutAssociates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张图片
巴特雷概述   
巴特雷公园城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的。当时曼哈顿的历史港口已经渐渐衰落,因此,产生了大量废弃不用的空地和码头。这个原先遍布着船坞、铁路广场、运输篷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在城市到水面之间不可跨越的障碍。
巴特雷公园这片37平方公里的地段在哈得逊河沿岸,最初将其作为一个发展用地进行规划是在1966年,这个规划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将曼哈顿拥挤的人口进行疏散,把新的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吸引到相对落后的西边。原来所采用的大规模高层建筑群的形式被否定,并以沿现有街道格网的、不断延伸的模式取而代之。这样,整个区域被分为典型的纽约式街区模块,既便于单独开发,也可以合作进行。
这个宏大的规划中从开始起就这个工程为公众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在曼哈顿相当罕见。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张图片
由来   
巴特利公园城的37公顷土地是在1967-1976年间填哈得逊河而成的,最早用于填河的砂土是从建造世界贸易中心的工地上挖掘出来的土方。后来,市政当局为了缓解曼哈顿金融区的用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填河的力度,花了近10年时间,填成了巴特利公园城现在的基地面积。

历史      最初为码头用地,但随着20世纪60 年代产业结构的调整,码头功能逐渐衰落而面临重建机遇,最终伴随世界贸易中心的开发建设(基础工程开挖所带来的填土),其用地规模扩展至37 hm2。巴特利公园城开发方案先后由纽约州、市二级政府以及后来成立的巴特利公园城开发机构(Battery Park City Authority)等主导,经不同规划设计师之手几易其稿,先后探讨过整体开发的典型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社区、以七层高的室内公共空间主轴为特色的巨构型开发(Megastructure)等构思,但经反复比较后,由库铂及埃克斯塔设计事务所(CooperEckstut Associates)完成的方案(1),因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操作灵活性、易于实施的小街坊和小地块划分的空间格局、有利于引入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等方面的特点,最终成为实施之选。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4张图片
位置         
地处纽约曼哈顿的西南角,西临哈德森河(Hudson River),东侧隔西部大道与原世界贸易中心相对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5张图片
规模      
37公顷。包含了办公与居住建筑的开发(包括“社会”住宅),以及一片大的城市广场。其中规划办公面积为55万平方米,并为超过14000人提供住宅。一些重要的公共空间,包括公园与一些休闲娱乐的区域,成为了这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间        1979-2000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6张图片
项目成本         2650万美金

功能      高端商务办公、住宅、公共建筑和开放空间等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7张图片
规划项目         包括55万平方米的办公楼、14000户住宅、1座高级酒店以及影城,1座公立高中,1座社区图书馆和若干小型博物馆。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8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9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0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1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2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3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4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5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6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7张图片


道路        
巴特雷公园是对一片很大的滨水区的开发与复兴项目,位于曼哈顿金融区的附近。
道路的设计也非常考究,街道表面、照明和绿化都是设计的内容。许多建筑师的建筑风格因严格控制的方针而改变,建筑的设计更注重实效,形式不张扬。

布局      
特利公园城规划方案经过了1969年的“巨构城市”思想和十年的停滞。1979年就任巴特利公园城管理局第二任主席的理查德•卡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对项目进行了改革。他一方面从州政府和市政府那里争取到了税收豁免以及新的融资途径,另一方面促使纽约市放弃了对项目繁琐的审查以及对城市低收入住宅的比例要求。卡汉聘请了一个城市设计事务所——亚历山大•库伯和斯坦顿•艾科斯塔——重新对巴特利公园城作总体规划。库伯和艾科斯塔的方案是巴特利公园城发展历程中的转折点,它使得这个庞大的片区开发项目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迅速发展。同时,这个规划也是城市设计史上一个代表性作品,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开始取代现代主义的理念,成为城市设计的主流。
  库伯和艾科斯塔的方案摒弃了“巨构城市”自成一体的想法,将曼哈顿传统的方格网街道和长方形街区形式延伸到巴特利公园城来。方案强调了巴特利公园城应该成为下曼哈顿自身成长出来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成为一个“城中之城”。这一改变极大地降低了基础设施的造价,投资从1972年估算的1亿7500万美元下降到了5300万美元。
  库伯和艾科斯塔的这一方案体现了以下一些特点:1.将用地分成较小的地块,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和建筑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2.充分利用哈德逊河的景观条件,设置滨河步行道、港湾以及众多的绿地公园;3.延伸下曼哈顿的街道网络;4.贯彻设计准则以控制建筑体量、尺度和材料,但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5.保留足够的用地并优先建设公共空间和公园;6.利用世贸中心内的交通枢纽,就近设立项目的核心地标;7.循序渐进地开发,每开发一个地块,务必使其形成一个有良好环境的完整社区。

城市设计导则      
1.确立建筑组群的体量布局。
确定各个地块的建筑体量布局,并对重点街角或街道尽端等节点部位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要求,使相邻各地块的体量组合形成有整体感的建筑组群。
2.界定沿街外沿墙面。
明确定出各地块沿街部分外沿墙面的位置及高度,使相邻地块形成统一的街道界面。
3.明确首层平面布局。
确定各地块建筑首层平面的功能布局及各部分出入口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要求建筑物与街道之间设拱廊等过渡空间,而相邻地块的拱廊之间需互相衔接。
4.统一建筑形式语汇。
对各个地块单体建筑的建筑形式给出了统一而具体详细的设计要求,如在建筑底部设二层至三层石材饰面基座,而其上部采用瓷砖饰面,在统一高度处设装饰线脚,外墙采用单个独立窗洞(Punch Window)的开窗形式并统一开窗部分与实墙面的比例、采用统一的色彩等。

实施程序         
制定出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后,街区城市设计的工作仅完成了前半部分,导则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实施才是城市设计构思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在巴特利公园城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导则具体实施的协调把控工作由巴特利公园城开发机构负责。各地块的开发建设由不同的开发商参与,而单体建筑设计则分别由经挑选产生的多家建筑师事务所(其中不乏较有名气的建筑师如查尔斯•莫尔等)负责,各建筑师的设计被要求严格遵守设计导则,巴特利公园城开发机构在不同设计阶段对各建筑师的设计成果采取了逐一签名确认的程序(设计成果被某些建筑师戏称为“签名楼”),而当有项目对导则的具体内容提出调整要求(如外饰面材料的变更等)时,需进行相应的审核评判并做出决定,从而尽可能保证城市设计的构思能得到较完整的贯彻落实。


建筑及公共空间  
  1979年的规划方案获得纽约州和市政府的认可后,巴特利公园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根据规划划分的地块,一个个项目相继落成,在这期间虽然受到了几次经济周期起伏的影响,但良好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使得巴特利公园城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建成的项目涵盖了高端商务办公、住宅、公共建筑和开放空间等类别。
  库伯和艾斯塔克方案与原先方案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把高端商务区从地块最南端搬移到了毗邻世界贸易中心的中部,并作为优先发展项目。这个安排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交通优势,以及世贸中心的地段优势,降低了启动成本。按照巴特利公园城的城市设计准则,这组高端商务办公楼的容积率必须大于等于15,且高度不得超过世界贸易中心的一半。1981年奥林匹亚与约克发展公司赢得了这个55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群的开发权,1988年根据西萨•佩里的设计建成了世界金融中心。佩里的方案包含了4座不同高度的塔楼和处于其中两座塔楼之间的巨大中庭——冬日花园。每座塔楼都有几个层次的阶梯式退台,最后以不同形式的顶盖收住,这样的设计既减小了视觉上的压抑感,又与纽约传统摩天楼产生形式上的呼应。
  1985年率先完工的是第三座塔楼,这座塔楼高225米,51层,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采用金字塔收顶,是全部四座塔楼中最高的一座。
  紧随其后在1986年完工的是第一座塔楼和第四座塔楼。第一座塔楼高176米,40层,建筑面积151000平方米,顶部采用内缩的梯形收顶。第四座塔楼高152米,34层,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顶部采用3层内缩的方形收顶。最后在1987年完工的是第2座塔楼,高197米,44层,顶部采用圆形穹隆收顶。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四座塔楼风格一致,但收顶方式不同,简洁明快,又富有律动,可以说是群体建筑设计中的精品。
  1997年,为了进一步完善世界金融中心的功能,在第四座塔楼和哈德逊河之间的空地上建起了纽约期货交易所大楼。该大楼由SOM公司设计,16层,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此举使得巴特利公园城的商务区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借用哈德逊河丰富了商务区的景观。
  不过,世界金融中心最出彩的地方不是四幢标志性塔楼本身,而是位于3号塔楼和2号塔楼之间的巨大中庭——冬日花园。高达36米的圆拱形冬日花园,通过通体透明的玻璃将自然光透射到建筑内部。16棵整齐排列的高大棕榈树以及类似于环形剧场式的阶梯,形成了十分受市民欢迎的休憩和表演场所。整个中庭的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内有商店和咖啡店。

突破点   
巴特利公园城的城市设计所具备的先驱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对未来的街区城市设计实践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1.开创了以街区为单位整体融入城市原有环境的先例。
在城市建设当中,个别单体建筑的设计重视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在空间布局与建筑形式上尽可能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罕见,但作为一个成片开发的街区,巴特利公园城采用详细的城市设计导则的手法进行协调统一,从而使其整体融入城市的既有环境当中,这一探索有其相应的开创性。
2.促进积极的公共空间的形成。
在成片开发的街区中,如果各个单体建筑仅靠用地性质及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退红线、建筑高度等指标去规范引导,往往容易导致由各相邻建筑所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成为各个单体建筑外部的剩余空间(Space Left Over),而这样的剩余空间自然不会有统一的设计理念来支撑,结果往往沦为目的性不强的消极空间。在巴特利公园城,由于各个地块的单体建筑在设计展开之前,其首层部分与街道的空间关系及沿街部分外沿墙面的位置、高度和形式等均已在导则中制定出了清晰明确的要求,相邻地块单体建筑外沿墙面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空间界面并与街道空间互为渗透,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反映出街区城市设计构思中的设计意图及其所期待的空间特色,因而易于形成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
3.营造街区整体的空间环境特色。
详细城市设计导则主要通过满足不同地块建筑体量布局的要求来促进有整体感的建筑组群的形成,并采用同一套形式语汇对各个单体建筑的设计加以引导规范。尽管不同的地块由不同的建筑师负责设计,整个街区的开发又跨越较长的时间段分数期展开,但街区最终仍能形成具有整体感的建筑形体关系及风格特色,避免陷入各地块单体建筑虽然相邻并置,却互不相干、各唱其调的混乱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街区整体空间环境特色的形成。

争议      
巴特利公园城的探索尽管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好评,但亦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这些争议对于未来街区城市设计的实践探索不无启示,应予以重视并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寻求相应的对策。
(1)仅从历史中寻找设计灵感,缺乏创新性。由于巴特利公园城详细城市设计导则中的整体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以及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均以曼哈顿原有的传统城市环境为依据,总体来说,设计的出发点更偏重于再现传统环境氛围而不是创造出新时代特色,其在营造城市环境中的守旧取态自始就在不少建筑师或建筑评论家中引起一定的争议。
(2)过于严格的建筑形式控制导致城市环境产生人为的虚假的统一,未能充分体现城市环境的活力。因巴特利公园城位于曼哈顿这一冲突、投机与希望交织之地,详细城市设计导则过于严格的控制实际上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虚假的形式上的统一表象,并未能充分反映出这一独特环境氛围所应具备的城市空间的活力。
(3)过于详细的设计要求及其实施过程中过于严格的控制带来不必要的新的设计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师设计创作热情的发挥。
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中,虽经一定的设计考虑,对各个地块提出了不少非常具体的设计要求,但在城市设计阶段不可能将建筑设计阶段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情况考虑得很充分。在巴特利公园城开发建设实施过程中,就有不少建筑师抱怨导则的一些具体规定极不合理,给单体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不必要的难题。而另一方面,在导则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建筑师在各阶段的设计成果均需得到签名确认的程序,也被不少建筑师认为其实际上妨碍了对设计精益求精的专业追求,最终对保证设计质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8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19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0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1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2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3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4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5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6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7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8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29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0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1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2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3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4张图片
美国纽约巴特雷(巴特利)公园城(Battery Park City)第35张图片


景观设计     
位于曼哈顿岛西部的巴特利公园城是一座都市生活气息浓厚的社区,由尼尔森 洛克菲勒发起。社区共占地37.2公顷,容纳9000户居民。这里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包括三个公共学校、两座酒店和一座博物馆,爱尔兰为纪念饥荒时代的纪念碑也坐落于此。公园面积达14.2公顷,形成了社区的绿色休闲空间。公园城依哈德森河而建,紧邻举世闻名的世贸中心,在建造上还利用了世贸中心建设遗留的土壤和材料。
9.11事件之后,为了提高世贸中心周围以及北部地区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巴特利公园城管理委员会委托Rogers Marvel建筑师事务所对公园城的街区景观进行重新规划。因此,在整个区域内建立安全联系设施成为了本次设计的重要目标。公园城内每个区域间的联通道路和设施都需要实现方便、易于流通的性能。
处于安全考虑,在设计过程中,Vesey街区和世贸中心间人行道和道路等交通循环系统进行了限制,卡车被禁止进入这些地区。道路护栏和巷道的布局有利于提高建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行人穿梭于人行道和路口间的安全。紧密布局的街道则保证了纽约商业交易所周边的安全,并将行人直接引向纪念碑边。其中营造的公园空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部住宅区的设计则加强了人行道和住宅环境的安全,提供了休息区、宠物活动区及植物种植区。公共空间的优劣在整体安全布局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在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营造需要设计师精心细致的规划。
提升的人行横道和狭窄的十字路口限制了机动车的速度,有力地保护了行人的安全。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使用了相对普通的元素,其中一些功能丰富的新元素的融入成为了设计中的亮点。V e s e y街道两边的灯光长椅为行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同时隔开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保证了安全。夜晚,闪亮的灯光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具有双重的实用功能。North End大街边的遮阳结构,由不锈钢和特制玻璃制成,白天为人们提供阴凉,在夜晚还能够折射灯光。巴特利公园城以综合的城市设计手法体现了多样化的功能需求,满足了将公园城建设成曼哈顿地区世界一流的住宅商业区的要求。设计理念结合了美国陆军工程采用的安全设施,通过一些创意元素的运
用将公园城打造成多样化的城市空间。

资料来源   
http://www.batteryparkcity.org/Who-We-Are/Urban-Experiment_2.php
http://arch.m6699.com/content-568.htm
http://www.xici.net/d54118686.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c8b9e010151ir.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bfa5bbaf121dd36a32d82e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c8b9e010151ir.html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ty瓜南喱咖
  • 2013.06.25 15:48
    很不错的设计资料诶,介绍的很详细!!
    • 1
  • ghost
  • 2014.03.16 20:50
    • 0
  • remon
  • 2013.08.20 14:49
    很好 很长 我也要加粮票
    • 0
  • ......
  • 2013.07.12 09:02
    不错.........
    • 0
  • Ashin
  • 2013.07.01 12:47
    规划前后果然就是有很大的差别 资料不错
    • 0
  • paluy
  • 2013.06.28 21:35
    欣赏欣赏学习学习
    • 0
  • 就是这样
  • 2013.06.27 17:20
    很不错的设计资料诶,介绍的很详细!!
    • 0
  • YU.lq
  • 2013.06.26 09:55
    城市设计做的太死
    • 0
  • lotus527
  • 2013.06.25 16:46
    最近看了好几个曼哈顿的项目  关注一下!
    • 0
  • 好先生
  • 2013.06.25 10:06
    学习了,好东西。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424 articles)


    娱乐休闲建筑 (431 articles)


    美国 (1536 articles)


    纽约 (439 articles)


    Smithsonian Cooper-Hewitt (2 articles)


    钢材 (1088 articles)


    混凝土 (284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