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INTERNI设计时代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2张图片


近年来席卷设计界的

丹麦建筑设计工作室BIG,设计了一个浮游于水上的生活社区, 一期模块已经如船一般停泊在哥本哈根港口。生态化、低成本以及便于生活的特点使之已经发展成能推广至全球的住宅解决方案。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3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4张图片


▲  设计师比雅克·英格斯(Bjarke Ingels)。

这是专属于他的时刻,比雅克·英格斯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位40岁、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设计了纽约的金字塔大楼,塑造了纽约新地标,之后又提出“集装箱之城”(Urban Rigger),即建造在哥本哈根港口的水上生态城,BIG建筑工作室也在2005年成立于这座城市。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5张图片


▲  背后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阿迈厄岛资源中心(由BIG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废物焚化发电项目),这里将生产电能和热水,同时还建设有滑雪坡和攀岩墙。

Q = INTERNIA = Bjarke Ingels
Q:“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开始的?

A: 之前楼下的邻居对我说,我必须去见见他的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企业家,想要帮助每年大量来到城市却没有像样住所的学生,想法本身非常简单。目前许多大型城市都是港口城市,而港口正从工业区转型为住宅和工作区。水是自由的,对水的调整利用要比在陆地上更快、更简单,因此我们希望设计混凝土浮桥系统来承载小型集装箱聚落,这将成为哥本哈根下一代学者的水上住所,然后推广至全球。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6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7张图片


▲  每个模块都由9个集装箱组成,共有15间小型公寓(面积从23平方米到27平方米不等),并围合出一个内部庭院(下图是俯瞰图)。除了中央庭院,浮游生活社区还将共享屋顶花园、烧烤区、洗衣设施、洗澡台、皮划艇和迷你码头。

Q: 那么促使你参加这个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参与一个解决社会需求、为大众建造优质建筑的项目?
A: 如果你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的需求,那么你就没有认真对待未来!针对“集装箱之城”这个项目,许多人表达了他们的需求或展现了提供住所的机会。例如,多数大型工业港口城市的港口工业都面临着某种转型或衰退,你将见证全世界城市利用他们可利用的港口区,将其转化成为另一种城市化的替代形式。进一步来讲,你将看到西欧国家将其造船与集装箱产业逐渐让位给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亚洲船厂和制造商。生产、移动集装箱的产业正在衰退,某种程度来说,“集装箱之城”是一种手段,使得濒临灭绝的产业被应用于其他目的从而得以保留。我们的建议则是在产业中注入新的活力,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这对于政府来说非常重要,这种状况意味着我们将获得一些政府控制下的海滨用地许可,较之通常情况下的海景用地便宜一些。从“集装箱之城”的建筑结构来看,采用了新的处理方式,集装箱作为建筑物的原型,是需要着手处理的开端,同时也是结局。你可以将从前的经验运用于其中,但所面临的新顾客却会带来新的情况。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更深入于制造领域。第一代iPhone的诞生让Apple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随之生产了一代又一代iPhone,促使它成为更卓越的产品,这在建筑行业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但“集装箱之城”却使其成为可能。第一个“集装箱之城”的到来是其理念的证明,以此为基础,我们将继续制造1.1、1.2甚至2.0版本。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8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9张图片


▲  集装箱浮游迷你学生公寓的细节,该公寓由丹麦承包商Udvikling Danmark A/S建造。模块可以像游艇一样停泊在港口,也可以轻松地用拖船运输。

Q: 在你看来,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A: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投资将是公众最好的投资,很高兴能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住所,这也将促使他们成为更优秀的学生。试图偷工减料在这里将成为巨大的错误,我们直接通过降低成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便于学生公寓的建成,让青年一代的生活更加舒适、安全。
Q: 对于城市未来的思考,您认为“集装箱之城”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A: 它绝对是传统城市规划的补充形式,关键原因在于任何滨水城市和社会都面临挑战。就海平面上升来说,这种住宅形式最具弹性,因为它随水移动,将成为唯一不会被淹没的建筑类型。我们在第一个“集装箱之城”中尝试使用许多著名的、可持续性的技术,虽然我们尽可能实现高效能低造价,但同时也会使用一些高端元件,目的在于提高集装箱行业的高效性。我们认为这也许是一种缓解住房紧张的智能方式,不仅仅是搭个帐篷,而是创造安全、高标准的居住空间。从前,我们谈论传统城市规划时,滨海区实际上是一个物资流通区域,而现在它将成为一个享受生活的地方。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0张图片


▲  自行车停车区,设置在“集装箱之城”一期所停泊的码头前。

Q: 你喜欢为哥本哈根进行设计吗?生长于丹麦的背景对于你的工作有多重要?
A: 哥本哈根很有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制造业和轻工业搬迁至其他城市,于是城市外围形成许多空建筑和未充分利用的空间,现在是时候以新的计划将它们与哥本哈根相连,使城市重新密集化!建筑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设计二维或三维的建筑物,我们必须成为综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师,包含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也就是说不仅需要以我们设计的城市和建筑来调节人流,还需要将资源、热能、能源、废物和淡水的流通纳入循环机制。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彻底性破坏前,我们不能继续做旁观者,而要将这作为一个设计挑战,把自然的副产品纳入到生活机器的运转中,使其完全融入。废物的基本定义是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副产品系统,显然废物自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系统设计不当。将这些原则纳入哥本哈根在建的废物焚化发电项目真的很不可思议,例如阿迈厄岛资源中心项目。我们需要让哥本哈根的人们了解他们能得到什么,焚烧炉的上方是滑雪场和攀岩墙,所有的一切都为社会所用,从而让他们发自肺腑地说出“是的,我们喜欢它”。这也让我身为一名丹麦人而感到自豪。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1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2张图片


▲  两个小型公寓的室内场景,总面积300平方米,通过巨大的窗户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景。

Q: 虽然你还年轻,但你已经完成了很多重要的项目,并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在你看来,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A: 通常人们将建筑师的成功归结于快节奏的建筑设计,但我并不确定我们这一代比过去的节奏变快了。我们所熟知的大师,无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还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他们的早年职业生涯中都非常高产,艾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也同样如此。我认为建筑师可以为自己选择许多不同的路线,我不会要求自己一定按照预先计划好的进行,但随着不断的实践,我和我们的团队都得到了提升。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向我们钦佩的设计师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事业,以及如何在日益加剧的责任下应对成长与挑战。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3张图片


“集装箱之城”的冒险之旅第14张图片


▲  浮游之城的未来发展计划是为学生和年轻家庭提供住所,一期模块已经停泊在哥本哈根港口。

Q: 你的工作室承担了许多国际项目,你也在纽约开设了办公室,每年你会在哪里待的时间更长,你更喜欢哥本哈根还是纽约?
A: 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整体建筑氛围,纽约和哥本哈根都完全不同,这在工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美国有顶尖的工程师,他们建设了庞大的公路桥梁、摩天大楼和各种复杂的结构,而丹麦则是打造出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国家,一切都非常简单。美国的工程和快节奏的建筑舞台的确有令我们欣赏的优点,这些在我们决定前往时都有考虑过。但是,当涉及节能、降噪和资源开采等环境性能问题时,美国仍然比丹麦的效率低一些,这里我指的是提取废旧产品转化为能源的技术。我认为这是因为美国有相对便宜而丰富的能源,没有足够的迫切感让人们聚焦于废物转化能源的价值。因此,许多因素是可以互惠互利的,整合各地区的优势正是我们在像纽约这样的国际中心建立工作室的价值所在。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08 articles)


INTERNI设计时代 (16 articles)


访谈 (144 articles)


人物访谈 (37 articles)


BIG建筑事务所 (18 articles)


Bjarke Ingels (5 articles)


生态城 (4 articles)


集装箱 (98 articles)


共享空间 (2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