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同行畅行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出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特色小镇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载体,也成为释放巨大需求潜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新动力。基于“产、城、人”一体和“三生融合”理念下,特色小镇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区域创新发展机制,是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的创新平台。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张图片


不等同于特色小城镇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的迅速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千城一面”的城市问题往小镇延伸,忽略“特色”这一关键词,把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同等对待,缺乏科学规划、有序引导。      

事实上,特色小镇并不完全等同于特色小城镇。所谓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而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它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2张图片


特色小镇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特色小镇是由杭州地方发展经验而来的,首次提及是浙江省首个云计算产业园——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在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挂牌,成为全国云计算产业第一个专业性园区。同年,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成立了全国首个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这可以说是“小镇”第一次被赋予新经济的内涵,也标志着特色小镇的兴起。可以说特色小镇是产业园区的一次升华与提升,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与区别。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3张图片


产业载体创新的变革

(1)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的对比      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都是生产要素集聚的平台,注重产业发展,强调产业的创新与产业升级;两者都注重产异化发展,强化延伸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产品种类。      


早在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以产业为主体,发展园区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实现从纯产业引领的区域性发展到产业与城市功能互相融合发展的综合新城模式。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出现了一种不适应性,从资源集约来看,产业园区大规模开发、用地粗放,不能适应集约化发展的需求;从产业本身来看,特色小镇所承载的产业,如云计算、基金、陶瓷、丝绸等,更具有创新性与文化性,同时特色小镇强调的是单一产业上下游的延伸,产业园区追求的是产业集群的效益;从承担功能来看,特色小镇承担产业功能外,还有社区功能、文化旅游功能等,不仅包含特色产业,还包括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环境、特色生活方式等。

(2) 特色小镇发展的优越性      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有着本质的区别。特色小镇离不开特色产业,但特色小镇不是单纯的以工业制造为主的园区开发。特色小镇强调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结合,是一种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的模式;特色小镇强调的是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统一,不仅仅注重产业布局,更加注重配套服务的完善。      特色小镇不同于以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而是以居民为主体,具有多元功能、完善服务、乐活社区氛围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创新空间载体。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4张图片


(3)案例介绍--宁波市鄞州现代电车小镇概念规划      


鄞州中车产业基地是以中车产业为依托的制造业型的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推进基地发展,改善小镇面貌,实现产镇融合。鄞州现代电车小镇的建设将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鄞州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要素集聚、融合发展,增强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彰显鄞州现代电车小镇产业品牌、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实践区。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5张图片


小镇发展从专注生产走向生产与生活并重、从园区工业制造走向产城工业人文旅游集成、从机械化环境走向人文化景观,使小镇成为面向小镇居民、园区人员、旅游人群开放共享的特色宜居小镇。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6张图片


坚持产城融合方向,结合特色小镇功能提升,按照“连片开发、主配协调、功能分区”的思路,总体形成“二片六区”的空间格局。其中,“两片”是以轨道交通1号线为界线,按生产和生活总体划分的两大片,南部的产业核心片和北部的城市功能片。“六区”是在两片的框架下形成的主要细分功能区。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7张图片


规划基于特色小镇的生态、产业、社区、交通、旅游、文化等六个方面,重点提出五大空间设计特征,塑造功能与环境相匹配的和谐空间,将电车文化和历史人文融入不同空间,加入地方性特色。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8张图片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1)特色小镇是城乡发展的纽带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对当前大城市普遍出现的"大城市病",小城镇作为城乡发展的纽带,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城市化,即单纯的增加城市数目和扩大人口规模。所谓的‘新型’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主要还是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十三五”也提出来构建和谐宜居的城镇,未来在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是重要突破口。      

我国的小城镇有1.9万个左右,乡有1.9万个左右,加起来将近4万个,如果这4万个乡镇每个乡镇能吸引个5千人,加起来就是两亿人,这样就大大缓解了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病的问题。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9张图片


(2)特色小镇解决城乡差异带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小城镇、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上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疏散,对下对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虽然小城镇、小镇的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与产业联系极为密切,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将成为指导方向。      

2016年发改委作出规划,要选择1000个左右条件较好的小城镇,积极引导扶持发展为专业特色镇。发改委对特色镇的界定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在新常态背景下,谈新城镇化要注意融合,既要讲生产、经济发展,也要讲生态,应该更多追求内涵式的、质量式的增长,更多要和当地的文化、生态结合起来。这无形中与发展特色镇的理念不谋而合,特色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剂良药。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0张图片


(3)案例介绍--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新型城镇化试点镇概念规划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深层次思考,充分融合特色小城镇发展内涵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一面坡镇新型城镇化项目中我院进行一次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更进一步将特色小城镇纳入新型城镇化范畴。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1张图片


推进一面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从产业、设施、文化、土地、环境等方面入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产业与城镇的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让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2张图片


一面坡镇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总体目标,初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旅游度假产业支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点的三大产业体系。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3张图片


产镇融合发展:一面坡环境资源优越,产业特色突出,有套娃产业、啤酒产业、浆果产业、现代农业等,初步形成了以小镇发展为依托,各类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新型手工业、酿造产业、特色农业与小镇融合发展。      


传承地方文化:一面坡历史悠久,现有俄式建筑123栋,其中58栋俄式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东北三大寺之一普照寺座落一面坡南山,可高临下瞰一面坡全景。一面坡承载了许多红色记忆,历史上曾出现许多的抗日英雄,如被誉为“共和国八大妈妈”之一的吕老妈妈等,铁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得革命先烈的精神得到很好的弘扬与传播。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4张图片


功能结构:一山一水合四心、一横一纵连四区一山一水:森林公园山林景观、蚂蚁河沿岸景观带;四心:历史文化核心、休闲度假核心、新镇产业核心、新镇生活核心一横一纵:东西向生态景观轴、南北向功能服务轴;四区:新镇产业区、新镇生活区、养生养老度假区、俄式风情观光区。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5张图片


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创新平台”第16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10 articles)


建筑 (13374 articles)


居住建筑 (3808 articles)


小镇 (3 articles)


2016 (642 articles)


浙江 (198 articles)


产业园区 (3 articles)


生态 (1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