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2014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上,建筑师洪卫的演讲让人记忆犹新。10年来, 肉夹馍、煎饼果子、理发和房价,都涨了3倍以上,而设计费却没有涨。中国建筑师,在投标、报规划、报人防、报消防、不断说服业主,以及各种行业规则的夹缝中搞创作,日子业已变得艰辛。正如洪卫所说,“最后,还要勇于挑战自我,善于面对现实,才能找到出口。”


狭义文化及夹缝建筑创作演

                                                                                                                                                      讲者:洪卫

我演讲的题目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狭义文化,一个是夹缝创作。


第一部分是狭义文化的狭义理解,也就是我们自己理解的文化。

首先,什么是文化呢?据考证,文和化原来是分开的,到了西汉才把它合起来叫做文化。不同的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也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大家可以认同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表达的形式。人们又把文化当做一代人或一群人一种方式的描述。也有人把文化翻译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又有人把它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等等。这么多的文化分类,我不想把这些全部都拿来跟大家去念,因为百度上有明确的解释,大家上去看什么都有。

我在ppt里面整理这样一些文字是想告诉大家文化的分类非常繁多,到了中国文化,我罗列了一下,又有这么长的一个表格。可以这样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这么多种类的文化全部搞清楚。但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文化的传承跟建筑的创作这么一个关系。这么多文化的类型,我们没有办法搞清楚之前,怎么办呢?我们也要做设计,所以我认为狭义文化才是离我们最近的这样一个范畴。

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和,它是一个体系。其实狭义文化的重点是在于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加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的人文精神。我们去探讨狭义文化跟我们建筑的关系,它的表象是什么呢?表象是通过建筑师这个群体和个体在不同的材料之间的表达,我们在建筑上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文化的体验。但实质上它是受到建筑师以及参与建设各方文化背景和对文化理解的影响和主导,不只是我们自己。

一个建筑从设计到整个建筑的全过程,所有的参与者都会影响到这个建筑在文化上面的表现。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认为施工工人的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但是他们在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工法、他们的施工的手段以及他们的积极性,都同样会影响到我们建筑的质量。

我有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从狭义的理解来看,虽然主要表现为小众文化的传承,但是更多的表现为对建筑环境、地域气侯、使用习惯、地域审美以及局部市场需求的狭义理解。因此,狭义文化起着主导的作用。我不是很赞成把一个大的问题放在某个建筑当中去理解,而是更加看重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为表达我个人的理解,我在后面拿出两个案例来说明。

这个是我们团队在河源设计的一个恐龙博物馆。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广东河源是恐龙的一个故乡,那里发现了非常多的恐龙蛋。整个建筑的场地,原本上是一个市民公园,叫做归峰山公园。博物馆位于这个公园的一角。由于城市的发展,周围道路已经全部开通,这个山四周被道路完全隔开,没有任何其他的景观,山的背后全部都是农民的住宅。

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可用地几乎是场地的一半。经过思考,我们决定必须“破”这个山。因为,如果不“破”这个山,建设过程中是无法进车的。“破”了山之后,我们的建筑如何与山体结合呢?我们希望建筑结合山的挡土墙来完成整个建筑设计,由挡土墙衍生出博物馆,把它作为山的一个配角,这是最初的构思。

后来我们发现河源有种恐龙化石,它也是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非常重要、非常昂贵的一种化石。它给了我们启发,化石的形态被演化成为建筑形态的一个部分。

可以看到建成以后的效果,在整个项目当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主立面,就是这里——从50公分一直到4米多高的一个挡土墙。它让整个建筑有了非常完整的一个形态。站在山上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物的屋顶,建筑跟当地归峰山的关系、跟古塔的关系紧密结合。我们找到了设计的源泉——它不是某一类文化,而是跟当地的山体的呼应,如何让归峰山在我们的设计中不被破坏,这是我们构思的出发点。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3张图片


第二个项目,跟刚才的地域完全不一样,是在西安的外国语大学。在校园中间我们设计了一个图书馆,学校领导问我一个问题,说你的规划做的非常好,但是用什么东西来体现我们西安外国语大学?我没有立刻答复他。因为中这个大学里,整个老校区中每一栋建筑物都长得不一样,没有历史文脉。所以我给他的概念是通往世界大门的图书馆。


因此,设计思路简简单单,就是在入口的位置让人们看到一个很大的大门,而大门的背后就是图书馆。另外,场地的南北向是我们的次轴线,主轴线是东西向。这个图书馆建筑我们需要它自然通风采光,所以从中轴线分成两边,如果做圆的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从方案的初始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整体,要做成圆的可能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带给大家一个“通往世界的大门”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刚才看到的是效果图,后面这个是建成以后的效果,应该说完成度是非常高,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4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5张图片


它给我们西安外国语大学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我们广东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比如,在西安这样的地方我们仍然做了很多的架空层和灰空间,当时有很多专家和老师都提出质疑,说这些灰空间太浪费。现在可以看到,这些架空层下面真的有学生坐在那里学习。当然,在不同的气侯条件下建筑的使用方式不一样。这里还有两条非常巨大的走廊,连接图书馆左右两边,是我们对北方建筑的理解。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6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7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8张图片


两个案例之后就给大家带来几个观点,关于狭义文化和狭义理解的观点。


第一,发展观。我个人认为文化是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创新而形成的,它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想要在建筑当中体现文化的韵味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有很多模式,而且是不断的进步的。

第二,地域观。文化没有不同的标准,就像深圳,深圳人因为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打造这样一个城市。同样,如果你对广州有了解,对广州文化有一个体验的时候,你就会说全国最大的城镇就是广州。如果它像上海、深圳、北京了,那你到广州去干什么呢?所以,我认为任何一种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包括任何一个设计院,任何一个设计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会给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三,狭义观。建筑创作中文化的传承受到建筑师及其参与者的狭义文化的影响,包括我们的业主、领导、设计师、建设者。第四,本土观。我个人认为具有中国文化教育背景的建筑师的作品是体现中国文化传承方面的的中坚力量,绝不可能由外国建筑师打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建筑。

文化到底是什么?

文化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而来的。下面介绍的一个项目,叫做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个项目总建筑面积有21700平方米,地上有10000多平方,地下也有10000多平方。我们跟所有的设计单位一样非常认真的分析了城市肌理等,最后获得了这样的一个方案,并且中标。通过城市肌理的分析,形成这样一种街区式的建筑群,打造出跟周边邻里包括老建筑非常协调的一个建筑物,但是它是一个现代建筑。这个方案的构思也应用了广东民居的生活理念,比如冷巷,在这里通过冷巷的打造使建筑有了一种灵动。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9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0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1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2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3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4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5张图片


中标以后,我们的领导就提出来要优化方案。给出了优化的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增加岭南传统文化元素;
第二,形成岭南建筑独特的韵味。
这两个题目,到底是在建筑空间上体现还是在建筑符号上体现,岭南特色到底是什么呢?于是乎,我们经过了反复的磨炼,做了非常多的草图,并集中了这样六个不同的草图供领导去选择。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6张图片


最后经过整合大概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是园林式的博物馆,第二种是宅院式的,第三种是街巷式的。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7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8张图片


它的建筑形式上也有不同,不管是岭南园林也好,还是苏州园林也好,还是我们的颐和园也好,总而言之它是要园林。


第二种,宅院式的,广东有三大区域的民居,分别是广府文化的宅院、客家文化的宅院,还有潮汕文化的宅院,究竟选择谁呢?街巷式的民居风格也存在要不要坡顶的问题,最终经过一个漫长周期的探讨,中标方案被改成现在这个方案,一个采用园林式布局的博物馆。大家看看几张效果图,我不去评价它的建筑设计,究竟它的手法是不是到位。但是,我个人认为一个有创作的建筑设计变成了一个仿古建筑群,一个仿古公园。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19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0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1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2张图片




我们有一个项目是石家庄市档案馆,位置在新的城市中心,旁边有政府的行政办公楼,在它的右侧要建一个档案馆。我们在招投标过程中,分析了它的交通流线、功能布局和体量关系,最终获得了这个设计项目。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3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4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5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6张图片


中标之后,首先要多方案比较,于是就来了两个步骤。
第一个,业主提意见。我们根据业主的意见分别做了三个不同的平面跟立面,基本上跟投标的时候还是接近的,于是业主也很高兴,就上报规委会。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7张图片


上规委会以后规委会所有的专家提出来是不是还要加一些中国元素。因此,就多了下面这些方案。这还是据不完全统计。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8张图片


接着,确定了其中的一个方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方案,两个大屋顶,而且是四坡的。后来大家又在讨论,到底是四坡还是两坡顶呢?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探讨,进一步的深化,直到现在为止这个项目仍然在深化中。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29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30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31张图片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32张图片

我觉得第一,这两个项目在形式与功能之间,在继承和创新之间,在文化传承与假古董之间,业主是不清楚的。为什么不清楚?在狭义文化与范畴语言所有人的趋向是不清楚的,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关键是事先没有约定好,才会出现以上的情况。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不清楚,还要的特别多,什么都想在一个建筑当中实现,一辈子才可以盖一个建筑,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到当中,所以什么都想放进去,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第二,现在国内的城市建设不是研究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很多国外的设计师到中国来做设计,他主要研究的是我们城市需要什么,而不是研究某个人需要什么。但我们大部分的人,我们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在推测、研究、揣摩某些人在需要什么。

第三,是各种各样的审查、研讨替代了建筑师的思想,甚至凌驾于建筑师思想之上,包括建筑批评、建筑评论。刚才有一位专家说我们建筑创作的初期需要介入建筑评论,我希望他远远的看着我们,而不是坐在我们旁边评论。各种各样的审查已经把我们压的喘不过气来,文化的夹缝已经夹的我们没有办法再透气,还要我们被监督评审,那我们的设计更没有了自由。

第四,建筑师对建筑师的尊重。我们中很多评审,都希望在评审会上表达自己怎么做设计,而忘记了设计是人家做的。

第五,建筑设计市场只有市场没有规范,我们甚至还不如去做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可以规范市场,平衡市场。当然,我们不能光找客观因素,也要找主观因素,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让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加深厚,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涵养。像我刚才举的两个案例,不管你有什么要求,我都能拿出高水平的方案应对,这才能生存的更好。最后,还要勇于挑战自我,善于面对现实,才能找到出口。

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人,也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注:

1.本文来源:一览直播(根据发言整理的文字稿),个别文字有删减、修改。
2. 洪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ACC(洪卫)建筑创作工作室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工学硕士。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3.赵敏,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清华大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约副主编、《建筑知识(a+a)》特约评论人、Ikuku建筑网特约评论人、非常设计师网特邀资深设计评论人、专筑网特约建筑评论人,独立撰稿人。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设计费不涨,建筑师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第33张图片
99436fd0a7bae590dea77a3c185f979e.jpg
2963da36becab7f6cc1c3c797a953105.jpg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374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设计费 (9 articles)


建筑师 (856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8 articles)


洪卫 (2 articles)


投标 (4 articles)


规划 (197 articles)


建筑史 (68 articles)


建筑学 (8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