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每筑微评】他是一个很善于沟通的人,给我的感觉是话特别多。善于沟通是建筑师应当具有的、很重要的优点,它有时候比你熟练掌握很多建筑设计的核心技术还重要。何红才今年28岁,已经开设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建筑师事务所。“青年建筑师能不能自己创业?”,“学历的高低会不会影响建筑设计的水平?”,“在小事务所工作怎样学习完善自己?”这些大家想知道的问题,何红才都做了坦诚和认真的回答。
追梦

                                                                                                                                      作者:何红才、赵敏

何红才今年28岁,已经开设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建筑师事务所。第一次想了解何红才,是在我的的微信圈子里面看到了他发布的员工招聘广告以及舒舍设计公司中标的信息,觉得这个年轻建筑师挺有魄力。我和他联系了。。。“青年建筑师能不能自己创业?”,“学历的高低会不会影响建筑设计的水平?”,“在小事务所工作怎样学习完善自己?”这些大家想知道的问题,何红才都做了坦诚和认真的回答。

赵敏:我看了你发给我的资料,从农庄别墅,会所,直到图书馆,学校……你认为建筑师面对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设计类型,应当首要把握的是哪些要素呢?
何红才:我们做设计的方式跟项目规模大小没太大关系,几百平米的别墅和几万平米的图书馆工作量和思路都差不多。接到设计任务我们要搜集关于这个项目的尽可能多的限制条件,大概列出二三十条,包含甲方一些特殊要求、类似项目案例、基地周边其他建筑情况、周边交通情况、所在城市的气候、以及这个建筑的使用者的情况等等。然后每条仔细推敲,找出上十条有用的要素,最后通过设计手段解决这些限制要素,就跟解方程一样,最后得出的解,就是我们想要的空间。

赵敏:作为本次调查报告中迄今唯一一个80后大学毕业就自主创业的青年建筑师,而且是23岁就开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请谈谈你认为在建筑设计这个领域,有没有什么创业的经验呢?学历的高低会不会影响建筑设计的水平呢?年轻的殊舍设计团队背后有怎样的技术经验力量的支撑?
何红才:这个似乎是我身边想创业的建筑师朋友必须要问我的问题,每次我回答完他们也不信。如果非要我再说一遍的话,我会说,如果给你一道选择题,你选择了A,其实并不确信A就一定是对的,而是你知道B肯定是错的。从开始创业到现在就没有特别多的事情是我事先规划好的,而是到一定时候你只能这么做。所以每天说自己梦想是开事务所的同仁,就赶紧辞职吧。哪怕你没一个项目、没一个熟悉的甲方、没有资金真的无所谓,我不骗你。学历高低没太多影响我的设计水平,相反让我进步更快。我是大四就出校门了,毕业证书也没拿。我的性格是从来不花自己的时间去完成别人给我设置好的游戏规则,比如学历、职称或者奖项等虚头。这样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快更直接的完成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我们团队很年轻,经验和技术水平也很有限。每个项目,甚至很多项目我们从没接触过,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请专业顾问团队,请教技术好的朋友,或者跟其他团队合作。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做一个学一个,然后做好下一个。

赵敏:请结合你的工程实践“首师大附中西校区”项目,谈谈你认为在场地局促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做设计,对你们是个怎样的挑战?以第一名成绩中标,又是得力于哪个要素?这个项目建设的完成度怎么样?青年建筑师创作有没有什么背后遗憾和心酸的故事?
何红才:首师大附中西校区项目是几家设计单位竞标,场地非常局促,除了必要的活动场地,留给建筑的就只能盖一栋楼。我们在一栋楼里放下中学必备的功能,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食堂、风雨操场、停车场等等。这些功能相互有联系但又要相互制约,最终解决它的所有制约因素完成了我们的设计概念。其他几家大部分是普通的设计方式,做完设计后就抱怨有些问题不可能解决,只能妥协,跟甲方讨价还价。而我们都解决了,甲方避免他们再墨迹,就选择了我们。这是我们成立公司以来第二个完工的项目,设计做的挺满意,但最后商务和沟通方面欠缺,导致施工阶段完全没控制住,完成度跟自己预计相差很大。对我来说每个项目都有遗憾,但不会失望,建筑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不完美的结果才有追求完美的动力。

赵敏:甘肃省图书馆新馆是殊舍参与竞标并取得第一名的大型设计方案,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何处?新馆的设计颇具时代新意,它与老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这个项目后续的设计工作是否还由殊舍完成?
何红才:这个项目开始竞标前,我们去现场仔细考察了两次,特别奇怪的一个现状,基地受限制的因素太多,采光、停车、大树保留、建筑跟道路衔接、跟老馆协调等等。越困难重重,越让设计者兴奋。最终我们通过设计手段去解决了这些问题。老馆是个很古老的建筑,且十分对称,我们的策略是尽量弱化新馆去跟老馆协调。这个项目竞标我们有资质合作单位,最终因为金钱的诱惑,后续深化一部分工作被其他单位抢走,方案有一些调整。要回归我刚才说的AB那道选择题,那么有些事情突然冒出个C选项,庆幸的是这场考试我们才开始不久,还有很多选择题,还有很多判断题和解答题。

赵敏:个人事务所在中国做建筑设计,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们的设计团队对青年建筑师的培养方法。
何红才:我觉得在中国做设计沟通很重要,同样是否定甲方的想法推崇自己的理念,但你表达的方式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同,所以我觉得做创意的设计和做正确的事情要结合在一起。这方面我们吃太多亏了。我们这边很多年轻的设计师,跟我是同龄人,培养倒谈不上。我们这边设计师会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有时候亲身去经历会比讲一堆理论更有趣。

赵敏:80后青年建筑师与70后、60后建筑师相比,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何红才:我认为80后青年建筑师个性更明显,设计的范围也更广泛。建筑设计不再拘泥于平立剖,甚至不再拘泥于建筑本身。

赵敏:你认为什么是好建筑?中国未来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
何红才:我认为好的建筑应该是除了功能实用,还要有自己合适的性格,而不是仅仅表达建筑师自己的性格。中国未来应该会有更多形形色色的建筑出现,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设计师也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大部分建筑应该还是普通的样子吧,至少短时间内应该还是跟现在差不多。

个人主要作品:
1.甘肃省省图书馆新馆
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建筑面积:2.5万平米
设计时间:2013年4月
设计团队:何红才 顾鹏程 邵增强 于继根 何宏仕  
此图书馆为了与老馆平衡最大的减少自己重量。外表简单,把复杂实用的空间放在建筑内部,透过纯净的表皮可以隐约感知内部空间。
理念: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到有阳光有绿色的地方去——这就是图书馆的起源。
空间: 阳光、绿色——素雅的外表皮下藏着丰富灵活的内部空间。
庭院:我们在南楼和北楼连接处做了一个封闭退台组成的中庭。它既是交通空间,也是休息空间。基地南北向特别长,如果开正常长方形中庭采光,虽然建筑是南北向,但阅览室其实是西向的采光,西晒非常不适合阅览空间。我们采用接近三角形的中庭布置,化东西向为南北向,尽量减少西面面积增加南向采光面。让北楼有更长的南向采光空间。西面不利于阅读的空间作为庭院和走道等休闲和交通空间。
广场改造:我们建议最小工程量的改造广场,增加图书馆与道路的联系,引导道路和公园广场人流进入馆内。对于图书馆本身,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广场下面空间作为临时停车,解决地面临时停车问题,且也不会影响整个馆区的交通和视觉。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3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4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5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6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7张图片

2.多彩农庄别墅
地点:北京
建筑面积:500平米
设计团队:何红才 李福森 邵明强 何宏仕
设计时间:2009.6—2011.8

此项目主要理念想通过木结构标准化构建预制组装建筑,可以节省施工时间和造价。本项目位于北京,建筑面积500平米。全部采用木结构,工厂加工现场组装。木结构的组装区别于中国传统榫卯构造,施工简单,速度非常快。构建采用标准模数尺寸,可以大批量工厂预制。构建工厂大批量生产,现场组装。而且每个构建非常小,方便搬运,组装方式轻巧方便。而且可以大规模同时施工。没有湿作业,工期不受天气影响。一栋别墅现场施工周期不超过一个星期(不含室内装修),材料环保、保温性能非常好。可以大范围推广。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8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9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0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1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2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3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4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5张图片

3.首师大附中西校区
地点:北京海淀区   
建筑面积:2万平米     
设计时间:2011.4—2012.2
竣工时间:2013年12月  
设计团队:何红才  白非  程广超  文祝  何宏仕
本项目由于场地的限制,北有住宅区,南面有现状住宅遮挡,临近高架桥干扰,基地面积非常小而且前后左右都受到限制。我们把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行政办公、地下食堂、阶梯教室、风雨操场、地下停车等综合在一栋楼上。地下通过食堂和地下车库连接、地上地下空间通过两个互通的下沉庭院连接、楼上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在一个环形的体块内,非常经凑。学生之间相互难交流:连续围合的形体,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有交汇的机会。退台屋顶和正面位置的一些平台为这些交汇的人流提供交流的空间。同时有上下镂空的空间,也能使上下楼层的人发生互动。地下食堂采光通风:通过下沉庭院侧面窗户采光和通风。还有广场上有两个树洞的采光井,上面可以作为围绕树四周而坐的座椅,下面可以作为食堂的一个庭院。夏天玻璃打开可以自然通风。冬天把玻璃关闭,只是作为一个户外的庭院景观。食堂座位和室外活动场地紧缺:阶梯式的下沉广场把广场上人流慢慢引入食堂。这个阶梯式下沉广场在就餐时间可以利用座椅室外就餐,室外活动时间可以作为活动的场所。各个空间需要的层高不一样:通过错层布置,解决层高问题。而且教室办公夹在实验楼和普通教室之间。老师只用上半层或者下半层就可以进入教学区域。这样的话学生在走廊上走,由于有高差的原因,教室办公的窗户会比走高高1.8米,这种巧妙的布置恰好解决了走廊上来回活动的学生对教师办公的影响。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6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7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8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19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0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1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2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3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4张图片

4.崖门游艇会所
地点:广州新会区  
建筑面积:5050平米
设计时间:2014年7月—2014年8月
设计团队:何红才  縢驰  朱瑾慧  牧一  丁亮  马雯  史志强  曹畅  胡娅斐  张桂如  何宏仕
本项目位于广州新会区崖门镇海边一个狭长地块,地块长64米,宽19米,两面临海,一边紧贴工业用地,只有西面有一条马路通往基地内,地块狭长用地紧张。平面——在狭长且只有一面具有设置交通出入口的条件下,我们合理布局建筑平面形状,改变出入口位置,不但让交通流线缩短一半,且形成了地面广场和室内两个小庭院的意想不到的空间。空间——要在这么紧张的地块内解决娱乐、休闲、会议、住宿、餐饮、展览等多个功能,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非常高(做到8层),形态与海边休闲会所性质不太符合。所以我们把建筑的屋顶也纳入了我们建筑功能空间组成部分,可以从地面或者建筑内部达到屋顶空间,满足休闲和展览的功能。   意境——我们完成一次建筑与大海的对话,在这个建筑内部或者屋顶,我们会近距离、且毫无外界干扰的聆听大海的呼吸。一个人、一片天、一面海……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5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6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7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8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29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30张图片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31张图片
注:
1.本文原载于ikuku建筑网《每筑建文》专栏,写于2014年。
2. 何红才,1986年12月出生于安徽,2004年9月进安徽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2008年至2009年之间短暂学习于矶崎新建筑工作室和非常建筑设计研究所,2009年12月在北京创立北京殊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3.赵敏,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清华大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约副主编、《建筑知识(a+a)》特约评论人、Ikuku建筑网特约评论人、非常设计师网特邀资深设计评论人、专筑网特约建筑评论人,独立撰稿人。

每筑建文发布宗旨忠实记录当代华人建筑领域的事件、人物、作品和声音客观反映当代中国建筑的现状和思潮汇聚中华建筑智慧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每筑建文80后青年建筑师调查报告之十/来自北京舒舍建筑的何红才第32张图片       
      

2564c0e5930b90d9ac3b0e8e6e8a9cfc.gif (76.84 KB, 下载次数: 184)

2564c0e5930b90d9ac3b0e8e6e8a9cfc.gif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416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师 (856 articles)


何红才 (2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8 articles)


图书馆设计 (19 articles)


别墅花园 (14 articles)


别墅设计 (104 articles)


教育建筑 (884 articles)


校园设计 (4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