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感谢特约建筑评论人每筑建文将本文授权「专筑网」                                                                                            

本文来源于《建筑档案》。【每筑微评】给大家介绍一个事务所——清学建筑事务所,它的名字本意很简单:在没有设计任务的时候清静地学习,并立足实现建筑中国梦。当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设计流线上的短捷考量,就是对他人时间与金钱的尊重。我坐过房山线,它与9号线同台换乘,站台层的候车室设计以及高架铁路对沿线风景的采集,都是对“短捷设计”的一种解读。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总建筑师 戚积军(上)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注册建筑师    李    雯(下)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1张图片

这位建筑学者一开场便抛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论断:密斯名言“少就是多”和文丘里名言“少就是枯燥”,这是他游历东欧七国后的强烈双重感触。


在此之前,他一直寻找一种更适合的建筑,即更准确、精细的设计表达。在2015年,从克拉科夫到布拉迪斯拉发,三千二百公里之中,他深切的被西方建筑所吸引,精巧、强壮、自如……

第一节:误区回归建筑的原本功能

对于当今建筑领域中的许多“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少建筑师时常会感到困惑与迷茫,却又觉得丝丝分明的清楚和明白,其中的矛盾并非是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楚的。例如社会目前追求的比较震撼、雄伟或者扭曲的“明星建筑”,通过复杂的曲线进行参数化的设计,尽管看上去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却无法解决中国社会自己的问题。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2张图片

吉林医药图书馆

“比如,扭曲的建筑国外20多年前建筑师疯狂地就做过了,最突出的就是盖里。不被奇奇怪怪建筑所诱惑,我认为中国还是以解决自身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做事要击中问题的要害,基于这个想法,回归建筑基本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戚积军说。


这是又一位建筑师发声,面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对于人性和本质的呼唤。在几十年内,中国城市空间成倍扩大,一味的追求新奇、宏大,不仅割裂了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烈交融,而且造成了对环境的重大伤害。面对这些城市与建筑中积存的诸多问题,他有着自己成熟的理念和经验。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3张图片

圣卢西亚体育场

“因此,我们习惯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比如在望京,看看这个当初设想的卫星城建成并使用之后,那里的居住区包括居民会有哪些改变。有一个老太太在一个回迁小区的三角形空地做了一个菜园,一吹哨鸽子就从四面八方飞过来了,很有生气,我觉得这自身就形成了很多差异,打破了原先的千篇一律。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儿,多看一看,发掘民间的智慧,跟市民学习并用到设计之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档案声音】法由人定,法为人定;围墙与人之间,是一道清晰的构线。人本是社会交往的动物,密集的高楼、封闭的交流,城市之中人被局限在建筑的空间之内。人与天地的联系之间,我们如何去处理?回归人本,靠近自然,似乎是一件亘古不变的真理。

第二节:由来从轨道交通设计引发的短捷思考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4张图片

房山线


我们在城市的塑造之中,对每一种建筑的处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城市和意识形态共同生长。经过简单的功能满足到注重外观的生长,我们重新开始考虑人本质意识形态的交互。交通工具迅速变化,地铁、轻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速度。


然而,在这些看似便捷的工具之中,却存在着诸多不便。地铁之中换乘时绕来饶去的栏杆、漫长而又枯燥的过道等,均是一个可被解决的问题。今天,建筑师李雯分享她的故事,讲述自己对于建筑便利的理解与实践。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5张图片

房山线

早前李雯参与了亦庄线的设计,主持了房山线的设计。


“没做交通建筑之前我们没觉得这事是个问题,其实这里面还是挺明显的。因为在早晚高峰的时候绕栏杆排队,一旦有谁情况不太好,出都出不来,简直就像猪圈一样往里面赶。后来慢慢知道其实还在于我们这个系统,采用的车辆它的效率本身不够高。

俄罗斯莫斯科的地铁都能达到一小时对开40辆,这样平均一分半一辆车;再看香港大家都坐地铁,人也是暴多,但也没有死往里挤的,为什么?会马上就会有车来,所以基本的理念还是通过列车的高效率,把人带走。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6张图片

房山线


但是我们的系统做的不够好,所以就变成了:大站台的绕。当时运营公司给我提示,一定要我们用拉闸门,当时还想为什么用拉闸门,后来明白了,他们是想把人流向像水一样的用闸控制,一旦人多了就把拉闸门弄得只能过一个人俩人,这样就把人慢慢憋在那了。


刚才说到,虽然是交通建筑不方便的,那么别的建筑也存在这一类的不便捷的。有的办公楼大门永远是不开的,长安街上某些机关单位的大门从来不开的,都是关于使用上便利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短捷建筑,这也是我们通过实际调研,并对建筑20多年的经验的积累,从理论上我们提出了短捷建筑概念,建筑师还是要实践,在建筑中去发掘理念。”

【档案声音】中国的建筑师没少加班,但加班很多工作量会变成管理的一种内耗。短捷一方面是建筑,还有一方面有一种管理和配合,要有效率。

第三节:原理三角形与透视的艺术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7张图片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投标


短捷建筑原理的起点是古代人对于三角形的运用。


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水边或者山坡上住,需要遮风避雨,最开始的做法就是弄几个树杈垒住,然后在树杈相交的地方用植物或者藤蔓加固,这就是一个三角形结构,最简单,最稳固,还反映了自然的规律。古埃及金字塔、方锥形的设计也都是对这种关系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热爱艺术的画家们想要强烈的表达一种真实的效果,于是就产生了透视画法,近处的色彩比较强,远处的色彩比较淡,近处的对比比较清晰,远处的就很模糊。后来人们对这个透视原理做了很多次实验,随之而来的就是射影几何学概念的出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包括非欧几何学也逐渐被人们认知。


现代主义运动中许多建筑是方形的,在方形里面,如果想要做最短的线,就要特别珍惜这个斜向要素的应用。

第四节:实践汶川地震后的初步尝试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8张图片

映秀中学


2008年汶川地震,有一个学校的钟塔就停在14点28分,它就是处于震中地带的映秀中学,那里还有一个映秀小学,伤亡比较严重。震后灾区重建,负责人找到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先生做设计,吴先生百忙之中对项目进行了指导,他的学生朱文一也是我的导师,带领着一起做了这个设计。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9张图片

映秀中学平面图


映秀中学的设计从平面来讲是一个各个功能分区的便捷,在有限的土地之中利用不同的空间,进行仔细推敲。我们的入口选择在交通核心的位置,从入口进到每个教学楼都是最近的一个布局,这是短捷建筑的考虑。从结构上来讲,两条轴线线基本上就把入口勾画出来了;切出来一个结构的力度的造型,同时形成一个小的庭院,也有天窗,连同走廊形成一个活动空间,二层小平台,都和中庭有一个好的沟通,这也是便捷的地方。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10张图片

映秀中学平面图


现在回想起来,做设计那会儿还是挺苦的,反复推敲经常到凌晨两三点,起初想着做一个档次比较高的设计,但随着方案深入,还是以节省为前提,预期的建筑面积一下子从三万砍到一万八,造价也从一个亿减到五六千万。


后来这个学校起名叫映秀七一中学,整体风格比较朴素简洁,入口的地方取义捐款箱的是三角形的构图,体现抗战救灾的不屈不挠精神,红色代表党的关怀,这么多年过来,08年地震,09年设计,10使用,像是一个传承。


清学建筑事务所的本意是:在没有设计任务的时候清静地学习,并立足实现建筑中国梦。

【档案声音】小而精是一种建筑思路,从法国的便利性到建筑的便捷性,反映的都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作共生。
从建筑材料产生的污染来讲,同等材料所建同等大小的建筑物肯定是大的多;从建筑物的内秀来讲,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宏伟而瑰丽的外形,我们需要回归建筑的基本原理,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可持续性才是真实的需求;对于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更是民族本身的内在需求。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60815
【15-1-1】密斯·凡·德·罗:德国建筑师,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四大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15-1-2】罗伯特·文丘里: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艾瑟铎·康、埃罗·沙里宁、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影响。
【15-1-3】透视画法:以现实客观的观察方式,在两维的平面上利用线和面趋向会合的视错觉原理刻画三维物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提供了一种对物体或景色的三维视角,以及形象的思维方式。
【15-1-4】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15-1-5】朱文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5-1-6】清学建筑事务所:成立于2008年,关注弱势群体,秉承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基本原则,以积极态度看待城市自发的营造行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End -

本文由档案记录人原创撰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 | 建筑档案 | 公众号中留言。
建筑档案 | ID:jzda001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11张图片

更多内容详见

中国建筑纪实网官方网站:http://www.archi-nonfiction.com
投稿请发特定邮箱:meizhujianwen@163.com, 或者mzjwikuku@163.com
新浪微博:@每筑建文
新浪微博话题:#每筑建文#
参与讨论微信平台:微信加MEI-ZHU-JIAN-WEN
【清学思维】高效社会,提倡短捷建筑第12张图片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374 articles)


每筑建文 (141 articles)


建筑设计 (1738 articles)


地铁站 (27 articles)


建筑师 (856 articles)


戚积军 (5 articles)


图书馆设计 (19 articles)


教育建筑 (879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