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张良皋

       91岁,湖北汉阳人。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之一,当代著名建筑遗产保护大师,荣获2013年度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代表著作有《武陵土家》、《老房子—土家吊脚楼》、《匠学七说》、《巴史别观》、《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等。他对土家建筑和土家文化进行了精妙的诠释,称土家的巴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虽然已是鲐背之年,张良皋心中仍一直期待: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什么时候再次出现?


盛赞武当山建筑群 称其艺术水准比肩佛罗伦萨

       已经91岁高龄的张良皋教授,精神矍铄,语调铿锵,今年暑期,他还去了趟恩施。只要身体许可,他一有机会就深入到奇山峻岭中考察,探寻中国人文地理之谜。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查,他认为:“武当山建筑群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从整体布局、环境规划到建筑用材以及造型等各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极为领先的艺术规划。”

       有人曾疑惑地问他:“你说我们的武当山等建筑技术先进,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建筑不用砖石,要用木头?为什么我们的建筑不能像罗马、希腊、埃及那样坚硬、保存持久呢?”

       他总是这样回答:中国古代不是不用砖石,而是许多材料并用,土、木、金、石、革、草等都可以拿来盖房子,之所以木结构建筑多,是因为我们资源丰富啊!埃及或古代欧洲那些国家也想用,但有那么多木头可供选用吗?人家是没办法,只有石头可以取用。经过汉、唐、宋之后,中国的建筑在多材并用上已相当成熟与完善。

       他自豪地介绍,在武当山古建筑群里,大量使用了砖石、琉璃以及金属建材。其所使用的砖石比重,甚至超过了北京故宫,而许多殿更是用琉璃所建。这些琉璃大抵是宋代通过与阿拉伯交往而引入的新技术,传入中国后又有革新。而著名的武当山金顶以全铜铸造,按明朝初年的构造标准,堪称最准确的建筑模型。

       “直到现在,那个镏金仍然金灿灿的,这一铜铸技术在当时是极其先进的。”他赞叹地说,古代人们焊接金属常常用“吹焊法”,武当山金顶直到现在都看不见一点焊缝,堪称神乎其神。古神道上,每隔几步都钉着钢钉,牢固得很。与故宫相比,武当山建筑群更为大胆地运用了新材料和新方法。此外,武当山的建筑与山形美妙结合,处处都让人佩服。它的建筑形式是自由的,服从于山形地势,没有拘泥于皇家建筑的传统与规整。

       “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有文艺复兴的!”他认为,武当山建筑群是中国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标志性建筑,自1412年重修、1418年建成,到2018年就是整整600年了。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城佛罗伦萨的主教堂,于1419年重修成现在的形态,到2019年也是整整600年。

       “2018年,希望有关方面在武当山举行一个600周年纪念庆典,来一次与佛罗伦萨的对话,让欧洲人看看,武当山作为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标志是否够格。我们要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他说。


呼吁补习传统文化 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优秀面

       张良皋教授认为,中国建筑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在隋唐宋时期。“隋唐之际的建筑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是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文艺复兴的开始,一直延续到宋代。”

       令他叹息的是,元灭宋、清灭明,中国建筑进入“全黑时代”,文艺复兴的路断了。尽管如此,张良皋话锋一转,“中国人不能因为这个而妄自菲薄,因为中国的建筑并没有输在起跑线。”

       中国建筑艺术传承被割断,我们该如何“补课”?中国建筑新的复兴之路在哪里?张良皋教授自己抛出问题,沉思了一会儿,说:“应该多向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但是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建筑师太少了。”

       张锦秋院士是张良皋教授最为推崇的对象,因为她一直步履笃实地为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补课”。“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弟子,她推尊传统,虔诚地模仿复兴唐代建筑,扬其美、弃其丑。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奘纪念院、大唐芙蓉园等,她设计的这些标志性建筑作品,都是在向世界诠释中国。”

       教授认为,为文艺复兴“补课”,就是要让中国建筑传统参与竞放之列,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传统的优秀面,增强中国建筑师的自信。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交流年会上,荣膺民族建筑终身成就奖的张良皋教授,就曾喊出“民族建筑,世界朝辉,中为洋用,舍我其谁”的口号。


呼应莫搞怪异建筑 期待更多设计“记得起乡愁”

       教授的家中,卧室里全是书,笔记本电脑隐在书堆中,如果不是靠墙放着一张简单的单人床,你会误以为是进入了一间书库。他每天都会看书、看新闻,对建筑的研究永葆热情。

       让他忧心的是,现在中国不少建筑,热衷于山寨西式建筑体系,“山寨是一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和认同的心理表现,那样是不可能促进中国建筑艺术再次繁荣和复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去年,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也特别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与设计,要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起乡愁。”张良皋教授说,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是一个感情容器,可现实是,让人“记得起乡愁”的建筑不多了。

       他记起一位小学同学,是台湾友人,离开武汉数十载,前些年回汉,张良皋教授带他去了几个地方,“看到归元寺、中山公园,他都能认出来,觉得特别亲切,有浓浓的乡愁味儿,久久流连忘返。可走到其他一些地方,就没啥印象,也就没有感情了。”

       教授呼吁,规划者、建设者应该明白,城市建设要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只有“让人记得起乡愁”的建筑,才能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和共鸣。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Q49237220
  • 2019.11.19 13:14
    壹手實時网貸資料數據,誠信合作,尋找長期合作夥伴
    • 0
  • {循环水管}
  • 2015.09.05 07:38
    不错。值得学习啊,顶一个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乡村建筑 (45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