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11月8日至9日,北京论坛分论坛“面向新型城镇化的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来自全球众多学者和行业领头人参与了这场思想碰撞交流的盛宴。围绕城镇化管理、发展模式以及设计师的理念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出对新型城镇化的美好愿景。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的问题与管理

       “当代城市正面临着人口剧烈增长、农村和城市人口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作为专业人士我们不能因为所面临的问题而使所做的事情模糊化。”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迈克尔•索金一开场就呼吁专业人士应该努力解决城市危机,而他认为解决的方式是新城建设和改造旧城。

       新型城镇化需要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麻省理工学院阿迦汗教授小詹姆斯•L•维斯考特从中国古代城市水系统研究中得到启示,并将其与南亚和北美地区古代城市水利设施进行对比,认为古代水利基础设施模式可以应用于指导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并提出推进社会水文发展有三种方式,即:聚焦于被区域性和全球性研究忽略的城市尺度下的生态水文学,将城市水系统视为工程与景观共同发展的基础设施来研究,对比研究“新型”古代城市水系统的兴起缘由与未来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和创新。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融资关系重大,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吴维平指出城镇化导致城市和环境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但是背后隐藏着财政危机。城市长期依靠出售资产的收入作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的主要来源并不可行,需要探索可持续性的长期融资方案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她建议中国在现有政治和财政政策下,注重将公共投资从预算中移除并在投放到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寻求基础设施融资的手段。

       对于城市边缘地区的管理,新西兰林肯大学教授西蒙•斯沃菲尔德指出城市边缘地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应该在景观服务、蓝—绿基础设施以及适应性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城市边缘地区和城市内部边缘地区景观管理的模式,包括从遏制到放任的“硬”性物质规划和“软”性管理方式。接着教授进一步提出一种可能性——转变城市边缘的空间逻辑,从而避免历史上城乡两极分化的思想,并聚焦在城市景观所提供的服务上。

       对于城市交通的管理问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约翰•基斯•扎卡赖亚斯认为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在于道路基础设施虽然过度供应,但却低效的使用了。因此,他提出了“混合交通”的理念,建议降低城市内过半主干道的空间使用,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立更高效的地面公共交通等。

       韩国亚洲大学教授金勇勋则关注城市化与教育研发投入的关系,金勇勋指出技术差距的缩小将导致从事基础研发以及技术发明的研发活动高等技术人员的需求,高于从事技术采用活动的低等技术人员的需求。


未来之城:自力更生与可持续

       城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正在急剧上升。“现在的农业产出不够支撑所有城市的需求,我们需要四个地球来支撑人的消费”迈克尔•索金不无担忧的表示。他指出当今城市正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消失,因为现在的城市建设停留于重复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须坚守原则,对在形式和运用层面上根深蒂固的观念进行转变,并坚持城市空间的社会性和民主性是区别城市与实践概念的核心。紧接着,迈克尔•索金分析了四个具有不同概念空间的项目,从不同侧重点探讨了城市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体现自主性,其“垂直农场”等实现城市自力更生的设想,对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转型提供了启示。

       城市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可持续的发展。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公园与城市景观部负责人谢尔•尼尔森提出了PLUREL项目,指出该项目对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冲突和所面临的压力将进行有效的管理。他认为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有四个策略:1、实现更好的区域联合、协调发展交通、土地使用和开放空间规划;2、城市控制和城市致密化——发展绿色紧凑型城市;3、保护蓝色和绿色基础设施;4、保护农业用地,提升当地产量,同时加强地域水平管理,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重视。

       新型城镇化应该如何发展,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仇保兴提供了ABC三种低碳城市发展模式。A模式是“技术为本”,高投资与高技术兼备,但却难以推广;B模式是“逆城市化”,特点是外部植入与被动适应,却难以持续;C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模式,建造成本适当,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方便推广复制。仇保兴相信C模式是传统智慧、适用新技术、智慧城市以及合理城市规划的最佳“组合器”,人们应该防止A模式和B模式,坚持C模式,以人为本的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城市设计师: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设计师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他们是城市灵魂的塑造者。十几位行业专家探讨了城市设计师的理念,强调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并表达了崇尚自然的城市设计理念。

       毕路德合伙人杜昀表述了阐述内心与自然平衡的三个态度:1、包容残旧,不全盘否定旧建筑而是保留可识别的区域;2、精心与敬畏,设计师应包容生态条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3、减少与简单,提示当代社会追求奢华与大气的同时不可缺少对意境的追求与思考。

       广州土人首席设计师庞伟提出好景观的评判标准应该是生活、心灵和土地,他认为设计师应该有高于物质的心灵之光并以此来指导景观建造。

       山水比德董事长孙虎提出以山水审视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思路,并从单纯的自然层面逐渐上升到自然与文化并重,将探索不断向纵深推进。他主张新山水应关注时间线性下的动态演进过程,同时承担起建构一切生命共存关系的责任与平台。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学院褚东竹教授通过介绍重庆发展面临的机会与困境,表达了对江北城格式化与非人本的惋惜。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生态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东方园林首席设计师李建伟认为城市生态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单独的建造绿带、廊道和花园不能改变整个城市的生态结构。

       奥雅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则阐述了推动社会—生态建设的八个步骤:现场感知、关爱社会、宣传与布道、策划与发起、组织与跟进、沟通与合作、知行合一、评判与发布,强调只有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健康。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新型城镇化 (6 articles)

山东建筑节能展将于21日开幕 助力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