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他不是建筑专业出身,但他建的房子得到了建筑业界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他的房子本意是为农民而建,但却因为便宜、材料不新颖遭到村民的冷遇。他梦想用乡土材料建造“桃花源”式的生态村,但至今这个“村子”只有5幢房子,住户只有他一户。

       是他的房子不够好?他的行为是不是社会力量介入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恰当方式?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剑山村,探访农民建筑师任卫中的生态农居,找寻他背后的故事。

五幢“生态屋”一个“桃花源”

       任卫中是安吉本地人,家住报福镇统里村,大学毕业后在安吉县港航管理处工作。2005年,正值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技术的人驻村帮扶。一直痴迷环保的任卫中主动申请到剑山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梦想建立一个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生态村。也是这一年,他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生态农居试验,至今仍在继续。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1张图片

       从安吉县城出来,驾车沿河前行,入剑山村口,不久可见“安吉生态屋”的路标,这就是任卫中的生态村基地了。走进院内,五幢房子格外显眼,和周边的洋别墅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房子不用砖头却砌起了8米高的墙体,不用钢筋却建起了两层楼房,房间没装空调却冬暖夏凉。院内点缀几处石、杉、竹、篱,屋前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双环形水井,用圆石砌成整齐的石壁。整个环境让每一个进来的人感到静谧,安心。

       站在院中心,任卫中告诉记者,这个地方虽然占地仅5亩,只有5幢房子,但几乎包含了所有传统村庄的建筑元素。“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旧时的晒场,旁边是菜地、竹林,另一边有猪圈,这些都是生产用的空间。生活方面,1号屋和3号屋住人,2号屋‘农民会馆’,用作文化娱乐中心,4号屋是仓库,5号屋被当成客栈,用来招待客人。如果增加几十座住人的1号屋或者3号屋,几十户人家住进来,那么这就是一个村子。”任卫中说,“住在这样的生态村里面,完全可以实现传统的自给自足,而且环境优美。很多参观过的人都称它为现代的桃花源。”

乡土材料也能“洋气”十足

       2005年,任卫中设计建造“生态屋一号”。他放弃了钢筋水泥,甚至不用农村房屋最常见的砖头,转而采用最传统的夯土来做墙体;采用速生杉木来做屋体的框架结构。一“土”一“木”建起一座两层楼高的住宅。

       传统乡间“土屋”内的阴暗、潮湿,在任卫中的“生态屋”里不见踪影。进入1号屋室内,一层厅堂打破传统民居的闭塞格局,大胆开窗,引入穿堂风。“阳光廊”则是二层的别致设计,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冬天阳光直射取暖,夏天则铺上了隔热泡沫板。“这座房子是我的‘冬宫’。”任卫中说,他的5幢已建好的“生态屋”各有特点,1号屋冬日暖、3号屋夏天凉,“可以春夏秋冬轮着住。”

       任卫中介绍道,1号屋墙基是门前的卵石,房屋外墙就是脚下的生土,掺20%黄泥、5%石灰,用模板夯实。四根主梁是速生杉木,是安吉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一层地面是当地的石板,二层的楼板和屋顶也是杉木,两层屋顶之间用粽叶、谷壳、芦花等做隔热材料。“全都是我们脚下的原始材料。”

       任卫中的这些技术得到建筑界的认可,他已经声明鹊起。他的房子设计入选国内建筑业的核心杂志《时代建筑》;东南大学李涛博士《安吉新乡土建筑节能研究》入选中国建筑[0.30% 资金 研报]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房子在2007年获“SEE.TNC生态奖”;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高等院校,以及国内外建筑高峰论坛都邀请他去做讲座。在很多专业建筑师看来,任卫中不合建筑规范的房子却有着最前卫的理念,其意义在于探索城镇化大背景下新农宅是否还可以利用传统材料和乡村工艺,为农民盖起体面、好用、有尊严的房子。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2张图片

让乡村更乡村

       除了节能环保和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也是“生态屋”的一大特点。1号屋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房子造价在6万元左右,前后施工只用了4个月时间就拔地而起。后来两次改造升级,前后加起来大约10万元。任卫中介绍说,只需3到4个月时间,花费6万至7万元便能就地建起一幢“生态屋”,而废料改造的“生态屋”则只需1个月,花费3万到4万元便能建成。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3张图片

       任卫中说,现在的农民要想盖房子手里必须要有足够的钱,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要买,没办法,大家只有先去打工,赚够钱再回来盖房子。一般房子造价20万元左右,那么按一个农民打工一年结余2万来算,要10年才能盖好房子。如果按照任卫中的方式来建房,3~5个村民组成一个互助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或者用老房子改建,加上自己出劳动力,那么他们在一两年内就可以盖好自己的房子。“村民不用出去打工,也就不会出现大量的‘空心村’了。”他说。

       让他遗憾的是,他的理念并没有被大多数村民接受,大多数接受他理念的不是学者就是专业建筑师、环保人士,还有就是外国人。在农村,没有几个村民看上他的“土房”,大部分村民还是追求“洋气的小别墅”。很多村民认为,有钱了仍然做个泥巴的土房子“让人瞧不起”。至今,“生态村”还是任卫中一个人的。

       这个“生态村”的运营除了靠任卫中的工资外,就是这些年来他到处申请的公益基金资助。许多人建议,任卫中可以去搞经营,利用现在的5幢房子发展乡村旅游。但他拒绝了,他说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通过“生态村”推广生态理念,让农民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借此为自己牟利。

留住村庄守住乡风

       建造“生态屋”的过程中,他把当地的木匠、泥匠等老工匠们召集到一起,让这些工匠们把手艺再次施展起来,重新带徒授艺,他们身上那些快要随着现代化之风飘散开去的技艺也得以传承。“只可惜现在会木匠、瓦匠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手艺都失传了。”

       任卫中说,中国地大物博,广袤农村的住宅建筑更是形态各异,陕北窑洞、藏民碉楼、永定土楼、傣家竹楼、北京四合院……如今,这些承载中华文明的古老的形制在慢慢消逝。“现在走进一些富裕的农村,随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的新民居,基本都是三四层的小洋房,墙体用砖头和水泥砌成,窗户多用铝合金包裹着单层玻璃,和城市的没有多大差别。这是理想的新乡村吗?”他反问,中华文化的根基在农村,“只有留住村庄,才能守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不过近期任卫中还是听到了好消息,许多人前来咨询他的泥土技术,希望用于自己村子的旧房改建和古村落保护。前两天,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一个村支书就上门找到任卫中,他想利用任卫中的泥土技术改建他们村的房屋。原来,当地是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也正在进行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准备将来开展乡村旅游。如果用现代的砖混结构改造老房子势必会不协调,失去村子的古风古韵。而任卫中用的是最乡土的材料,能够建出和原来风格保持一致的房屋。这些让任卫中看到了希望。

       这两年,他正准备在自己的2号屋里成立以一个“泥土展示中心”,陈列这些年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已经成功研究出了多种适用于老房改造的泥土材料。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他想他研究的材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希望可以给更多生病的古村落延续生命。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4张图片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5张图片

为农民盖起体面有尊严的房子第6张图片


来源:农民日报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妹岛003
  • 2015.09.28 22:00
    给楼主点赞
    • 1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