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计成,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没有一个甲方不渴望流量第1张图片

建筑的“网红经济学”。

作者 | 张帆
编辑 | 肖琪玲


“网红建筑”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有些建筑,因为社交网络爆红,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打卡圣地,比如位于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每年能吸引数百万人参观,甚至直接门票收入就能占到全市收入的4%,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活力;

而另一些建筑,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网红建筑”,一昧标新立异却忽视建筑的实用功能、环境背景,在经过短暂的曝光后,落得乏人问津、经营惨淡的结局。

“网红建筑”和网红一样,确实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名词。


01
“网红建筑”的经济效应


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捧红了很多东西,歌曲、人、地方、食物,甚至生活方式。

落到建筑行业,为社交媒体而设计“网红建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因为一座“网红建筑”而带动一个商圈的案例实在太多了,那些能带来巨额关注度及人流量的建筑,无论是对甲方还是设计师本人来说,无疑都是弯道超车的捷径。

“网红建筑”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已经步入暮年的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受委托设计一座承载城市文化命脉的博物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整个项目斥资1亿美元,占地2.4万平方米,陈列空间1.1万平方米。

当时的毕尔巴鄂正陷入经济疲软期,昔年依赖的铁矿、煤炭产业呈下滑趋势,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被看做城市经济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主要手段之一,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承载着巨大的期待。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当时已经年过花甲,但其职业生涯仍处巅峰。建成后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迅速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闻名,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圣地和艺术殿堂。

在经济层面,建成的第一年这座博物馆就吸引了130万游客参观,为当地带来的直接收益超过4亿美元,博物馆门票收入就能占到全市收入的4%,其带来的间接收益支撑着城市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没有一个甲方不渴望流量第2张图片
△ 古根海姆博物馆

事实上,像古根海姆博物馆这样通过一座建筑反哺一个商圈、一座城市的例子不在少数,其带来的流量让甲方赚个盆满钵满,让建筑师在业内大放异彩。


02
“网红建筑”越来越猎奇


从一家咖啡馆、书店、博物馆,到一个商圈、景区乃至一座城市,在“网红经济”的驱使下,没有一个甲方不渴望流量和走红。

过去两年,重庆被贴上“网红城市”的标签,一座座打卡地标在那里聚集。

在抖音等新兴平台上,关于重庆奇异建筑的视频、图片频频被送上热搜,全国各地的游客直接前去打卡,最直接的表现是近两年重庆从未跌出过国内旅游城市排名前三甲。

没有哪个城市不想被世界瞩目,没有哪个商圈不渴望能带来人流量的建筑。

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一座地标带来知名度的城市不胜枚举,悉尼的悉尼歌剧院、迪拜的帆船酒店、上海的东方明珠、重庆的洪崖洞......

一座城市尚能直接被“网红经济”带动,一座建筑被影响更是轻而易举。

现象很直观,道理很简单。成为网红是所有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的捷径,打造“网红建筑”开始成为部分甲方的核心需求。

但是,不是所有建筑师都有弗兰克·盖里的能力与魄力,不是所有甲方都能给到毕尔巴鄂那样大力度的支持,更不是所有环境都适合落地“网红建筑”。

当甲方和建筑师过于追求打造“网红建筑”时,往往容易用力过猛,走向刻意猎奇的方向。

前段时间,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山上的两座人形游玩建筑“飞天之吻”在网络爆红。

没有一个甲方不渴望流量第3张图片
△ “飞天之吻”

有网友认为建筑“土萌”愿意体验,但更多的是吐槽,有人觉得像“巨人上菜”、有人直言丑出天际,与周围的山水风景格格不入。

面对为什么要在山里建奇葩建筑的疑问,“飞天之吻”设计师杨凯颇为无奈,他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项目落地效果和设计原稿并不一致。

“在施工建设环节临时出现的改动和调整,这也是我们没有预见到的。”

事实上,类似因盲目追求造型,贪大求怪,忽略周围环境和实用性等设计规范,为了制造“网红建筑”而舍本逐末导致建筑水土不服的案例还有很多。

甚至今年4月,针对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行为,住建部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通知,明确要求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


03
什么样的“网红建筑”值得被推崇?


马克思说,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那些资本自然而然乐于从设计、建造层面打造一座吸引人的“网红建筑”。只是“网红建筑”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是建筑大师也难以保证每个作品都被大众追捧。

于是,贪大、求怪、媚洋成为很多建筑师与甲方“标新立异”的下策。比如不断攀比高度的“中国第一高楼”、为了追求外形而忽视周遭环境特色成为“废园”的金华建筑公园、曾以“最大象形建筑”登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天子大酒店......

没有一个甲方不渴望流量第4张图片
△ 因福禄寿造型闻名的天子大酒店

还有些项目,更是直接忽略功能需求、违背工程技术原理,不思考、权衡设计的初衷、功能、材料、环境、文化背景,只思考建筑的外形能否带来网红效益。

最后成为流量的奴隶,为社交媒体做设计,在资本的裹挟下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这种恶性循环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网红建筑”才更合适呢?

1. 摆正姿态,拒绝没有内核的“网红建筑”

“网红建筑”本来也不是什么负面词汇,只是各种粗制滥造、猎奇式设计让人“闻虎色变”。

同样是因为一段视频而爆红的阿那亚园区,被列为国内“四大神盘”之一。它就是从“孤独的图书馆”这个建筑IP,把地产项目发展为超级网红文旅,最后反哺楼盘房价。

阿那亚创始人马寅曾在文章《让我们慢下来》中写道,“阿那亚的梦想是做有引领性的未来型社区。好社区不是水中楼台,镜中月,需要有前提和基础,这个前提和基础就是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以及好邻居。而这些东西,也是时间沉淀、心力打磨的成果。”

他还认为房子、生活配套、精神体系组成的价值体系才是阿那亚能大受欢迎的核心。

更直白地讲,“网红建筑”应该先是建筑,才是网红。无论设计师和甲方如何追寻外观上的吸引力,都要先思考这座建筑在设计、实用、安全、经济等层面的合理性。

2. 给专业人以话语权

在资本追逐利益的道路上,应该给建筑师以更多的话语权。至少在设计、审美、建造等层面,让专业的人来权衡和布局。否则,一个不懂建筑和设计的人来“指导”设计,只能落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比如,恒大集团执着于莲花造型,斥资120亿造恒大足球场。

他们邀请了美国Gensler、德国GMP、德国HPP、英国AFL、澳大利亚Populous、巴西FAA等众多最顶级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大师参与提案,最后由董事长许家印拍板定夺,更有媒体报道概念构思也由他亲自操刀,结果传出来的效果图却受到网友群嘲,颇有戏剧性。

3. 重视审美教育

近些年来,群众的审美在提高,纯粹猎奇式的建筑再难得到批评以外的声音。特别是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在建筑KOL的引导下,猎奇建筑早已人人喊打。如果再以落后的眼光去追求标新立异,很可能最后只能落个一地鸡毛。

这与群众的品味和审美教育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去提高“美商”,才能让更多的人对纯粹猎奇式的“网红建筑”保持理性的态度。

* 图片源自网络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设计头条 (4315 articles)


计成 (12 articles)


建筑 (13412 articles)


甲方 (21 articles)


网红建筑 (12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