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擬像と空虚

日本语使用者毋须精神分析......希望读完这个序言你们就想合上这本书
--- Jacques Lacan 
『エクリ』「日本の読者に寄せて」


正将以西方近代为对照,对主体缺失的日本思想缺陷而口诛笔伐之际,否定近代主体观的后现代思想从西方杳然而至。

法国后现代思想否定近代西方所固有的主体与原理性的「偏执倾向」(Paranoia),强调脱主体、非体系化思考的「分裂倾向」(Schizophrenia)。先后一系列哲学家在这个偏居世界一隅的地方,发现一个如此贴合后现代主体解构思想的文化实例,日本近乎分裂式的、主体缺失的特征反讽般地走在了后现代的最前端。

日本 · 现代 · 艺术——闭合之环,恶劣之地(下)第1张图片


Roland Barthes最早从日本分析中发现「能指」(Signifiant)与「所指」(Signifié)分离后的符号的空虚。在他的「Empire of Signs」中:

”形成西洋的艺术根基的是对现实的’模仿’,描绘印象,施以变化,对「能指」而言「所指」过剩;而相对的日本艺术中,无论是「能乐」还是「俳句」,形象的出现,并非根植于对于自然的模仿的「所指」,而是洗练的,排除含义后的,纯粹符号「能指」本身。”

日本文化中「能指」符号的堆积,排除了与「所指」相对应的「口述语」(Parole)的成分,是纯粹的「书面文」(écriture),这种形式与Jacques Derrida的「Writing and Difference」中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逻各斯的中心主义”,“音声中心主义”的批判相吻合。

Jacques Lacan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所指」的缺失而引发的「能指的连动」,被视作是潜意识的言语构造。所以形同日本这样空虚的「能指」符号,一直受到Lacan的特殊关注。在他「Ecrits」的日语译本序言中,以Barthes的日本分析为基础,特别强调日语的语法构造,与符号表达在精神分析中显现的特殊性。日语中一个汉字往往对应两种不同的读音,一种是以中国的吴音为原型的「音读」比如「山=Zan」,一种是以日本原有的和音为原型的「训读」「山=Yama」。”音读”与”训读"的混杂,几乎抹消了构成后现代解构主题的「书面文」(écriture)与「口述语」(Parole)的对立关系。

世界上几乎没有语言会像日语这样保留“汉字,片假名,平假名”三种差异化的书写符号(比如「羅漢=ラカン=らかん」)。在Lacan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中,幼年期对于自我万能的认知-「想象界」(Imaginaire)-需要通过「去势」(Castration)而进入到「象征界」(Symbolique),形成真正的主体认知。与经历过前后完全汉字化与完全民族文字化的朝鲜与越南不同,在日本“汉字、片假名、平假名”形成差异性构造,汉字的纯粹象形性表达与片假名、平假名保持的“训读”的声音化特征,使得通过「去势」和压抑将以汉字符号建立的「象征界」机能不全,无法形成真正的主体认知,具有精神分析意义上的精神症(分裂病)。

日本 · 现代 · 艺术——闭合之环,恶劣之地(下)第2张图片
]
山口晃 《東京圖 2012》2012年

日本 · 现代 · 艺术——闭合之环,恶劣之地(下)第3张图片

《洛中洛外図屏風 勝興寺本》17世紀

后现代中,经由「在场的形而上学批判」而解构主体的思想,在文化意义上形成「拟像」(Simulacre),一个取消原物(Original)与伪物(Copy)二元对立,构成自我循环的哲学概念。

椹木野衣在「拟像主义」中曾经评论到:

”在日本,无论绘画,雕刻,还是装置艺术,环境艺术,概念艺术乃至反艺术,这些置于历史空白期的「非历史性构造」中的所有表现形式,都不过是单纯的名称先行。相较海外的同类作品是如此的空虚,有时甚至是”媚俗"(Kitsch)。”

如果说艺术在本质上是历史在推进作用下的结果,“反艺术”所具有的反历史性,在这样主体缺失的「非历史构造」当中,并未如字面义般产生与艺术的对立,而更像是相互为拟像的“共犯关系”。然而比这个更为深刻的是,作为上位文化的艺术与下位文化的各领域也同样陷入这种“共犯关系”。主体缺失所带来的范畴界限的暧昧性,让艺术与不同领域的文化从动漫,怪兽电影,新兴宗教产生了近乎无媒介的交流。这种拟像主义的产生条件,源于在战后日本这个历史空白期中产生的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波普化」。作为「能指」与「所指」结合的最大作用力-神与秩序,王与权威-的消逝虽是历史的必然,但不同于将西欧将王权解体的市民革命的形式,日本对于曾经王权与革命的历史忘却、缺陷,以单纯的「能指」与「所指」的“漂浮与滑动”形式,保证了作为缺乏主体的循环历史时间观「闭合之环」的成立。

所以“1955年体制”中,具体派所带来的「制作」的崩坏向「实践」变化的“转折点”,比起是向日本固有的艺术文脉的回归,更是一种作为固有文脉的「所指」缺失后的「能指」漂浮的「能指的游戏」,这种「类美术」在80年代开始的后现代达到了极端。椹木野衣最后评论到:

“艺术的不存在是不可能的”

在由「闭合之环」所支配的「非历史性构造」当中,日本现代艺术潜心于艺术的「造型」与「构成」,仿佛与西方同步展开的相似历史进程不过是一种错觉,这错觉便是「拟像主义」本身。由此「日本现代艺术」只是作为缺失主体后,残碎的历史肢体拼接在「闭合之环」上「日本・现代・艺术」的一种「拟像」。

日本 · 现代 · 艺术——闭合之环,恶劣之地(下)第4张图片

森村泰昌, 2016 年
《自画像の美術史(マグリット/三重人格)》


日本 · 现代 · 艺术——闭合之环,恶劣之地(下)第5张图片

Rene Magritte – Clairvoyance, 1936

历史背景

二战后,由「天皇史观」主导的「超国家主义」崩塌,日本陷入「败战=民主」的二元分裂的精神架构的桎梏,由此而被消解的民族叙事,使得关于「日本・现代・艺术」的陈述始终无法构建出如同西欧的美术史「言说=历史」的体系,形成一个在不留积淀的过程中,往复忘却,断层交替的「非历史性构造」。被日本的思想家称为「閉じられ円環」「悪い場所」(闭合之环,恶劣之所)

本文从丸山真男、柄谷行人,椹木野衣等日本大思想家的言说切入,将日本当代艺术按前卫-反艺术-多样性辩证法式的循环史观展开,从思想・社会・政治的解读角度呈现更为全面日本现代艺术面貌。


时间轴

1945
超现实主义与多样性
岡本太郎
瀧口修造
実験工房

1959 前卫
具体派
九州派
不定形派

1963 反艺术
新达达主义
读卖独立展的废止
日本的波普艺术

1979 還元主義と多様性
日本概念派
物派
絵画回帰

1984 脱前卫
日本的后现代:内部与外部
内部:80年代先锋派与表现主义
外部:Heta-Uma与日本平面展

1994 再现艺术
森村泰昌与关西新潮流
东京Simulation

2009 多様性
恶劣之地
超平面
方法

2014 榨取前衛
二艘木洋行 · 第四表現主義
后Fukushima的表现主义动向
后Fukushima的反表现主义动向


本文作者:競飛

建筑杂志:The Table of Youth专栏执笔预订
东京大学建筑学科隈研吾研究室研究生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本科毕业
毕业设计日本一决定战:全国第一


来源:本文由青木空间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权归属青木空间所有。

【专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注明“来源:专筑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专筑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艺术 (554 articles)


日本 (1073 articles)


现代 (15 articles)


后现代 (2 articles)


造型 (14 articles)


美术 (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