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近日透露,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在冯骥才看来,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保护传统村落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这一呼声也遇到了反对,反对者们歌颂这个史诗般的城市化进程,赞美城市化的进步让那么多农民成为市民。

       记者就此采访了无锡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和市规划局负责编制村庄布点规划的专家。面对消失的村落,专家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现状和远景:

7年撤并4056个自然村未来规划只保留十分之一

       早在2008年,无锡市就对全市村镇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发现中心城区以外的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和新区城镇化率已达71.92%,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建制镇、行政村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自然村被撤并,村镇的江南水乡风貌、传统建筑特色基本消失。

       市建设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仅2005到2011年7年时间,无锡共撤并4056个自然村庄。目前,无锡总共有9079个村庄,其中市区有2500多个。今年将要进行村庄环境整治的有4540个。在已经整治的村庄中,有57个自然村达到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园中村”、“林中村”、“水边村”,实现了

一村一景,重新回复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村落美景

       表面看起来无锡的村落还是很多的,不过记者采访获悉无锡市区规划布点村庄的数目仅为275个,加上江阴、宜兴也就900来个。这是远景目标,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后,无锡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让现有9000多个村庄绝大多数消失,最终留下的仅约十分之一。尽管对村落消失这一结果持不同意见,但规划和建设专家对其原因的分析基本一致: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自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相比,一些年轻的村民更愿意走出村落到邻近的乡镇以及城市打工讨生活,留老人守空巢。在外面混得好了,更是举家迁移。久而久之,村落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成了“空心村”。等到这些老人种不了地、良田变为废墟,甚至不再有人烟时,村落也就此凋零。

       另外,无锡从前的自然村规模一般不大,村庄平均户数也仅有60多户。无论是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还是生活设施,小而散的村庄们都让建设者感到很不方便。再次,前几年无锡的经济高速发展,项目多,资金足,但地皮却紧。尤其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面前,村落只能让路。基于此,村里的人们会被整体搬迁到城镇集中居住,原来的村落也就不复存在。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原有分散的良田可以集中起来,实现农业升级。

鼓掌还是扼腕

村落越来越少是发展的必然但再过几百年农村依然会存在

       面对村落越来越少这一现状,规划专家认为不值得惋惜。“背着这么多农民的中国很难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首先,无锡的大部分村庄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建设,小洋楼、瓷砖墙比比皆是,对村庄原有的风貌破坏较为严重,没有太大的保护价值。

       其次,许多人念念不忘的乡村风景其实是对村民的一种“残忍”。比如要有“依依墟里烟”的景象,村民就不能用煤气做饭,只能烧柴火或者生煤球炉。要看见老牛耕作,村民就必须舍弃先进机械而用牛犁地。在生产方式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不应该把村庄和村民像小件文物一样陈列起来供参观,让他们停留在以前的某个时代。

       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再到现代的信息社会,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淘汰,村庄作为村民居住的载体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规模农业和同样享受水电、医保等的农村人。“说‘可惜’的人应该住到村庄里,和村民一样耕作、生活,”规划专家说。

       主抓村庄整治工作的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对消失的村落现象也有自己的见解,“城市化不可能无限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停滞。哪怕再过几百年,农村依然会存在。”目前苏南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村落消失速度很快,但是今年的无锡放缓了城市建设的脚步,农民集中居住的数量也比往年下降。他认为,城市化是经济的自然过程,不能人为阻挡。如苏州前几年有2万多个自然村庄,但规划保留的也不过2千多个。但是只要社会需要农业,村庄就不会消失,其比例只是比城镇少一点罢了。欧洲国家城市化进程比中国早,也经历了大批古村落消失的过程,但现在的欧洲国家仍然有村庄。

       尽管不能人为阻挡,有些地方却有人为加快的趋势。“大刀阔斧”撤销村落、拆迁,造成的不仅是财政浪费,也给村民们留下背井离乡之痛楚。

生存还是死亡

有价值的古村落才需要保护同时让村民享受现代发展成果

       那么,保留下来的村庄,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成为“幸运儿”呢?

       规划专家告诉记者,要成为规划布点村庄,都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本钱”。这个“本钱”或者是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或者是拥有奇特的地形地貌特色;或者是现有的产业发展良好且潜力十足;或者村庄本身建筑布局有特色等等。“有价值,才需要保护。”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会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最后则是耕作水平、耕作半径的计算。留下来的每个村庄,基本上都是一道绝佳的江南风景。其实,无锡并不是一个粗暴、不懂得村落价值的“城市人”。早在2008年底,无锡就公布了十大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着江南水乡文化的“历史遗痕”。这一批名单中有锡山区3处:
(严家桥、黄土塘、甘露),惠山区2处(玉祁、礼舍),滨湖区3处(周新镇、南方泉、葛埭桥),新区2处(鸿山西仓、大坊桥)。10处古村落基本保持江南水乡传统风貌,都具有以“河”为脉的水乡共性,同时保留了古村落历史空间肌理、巷弄传统格局尺度、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结构、聚族而居的社会生活形态、独特的民间艺术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背景。

       “对古村落要保护性利用,最主要的还是利用。”规划专家表示,完全保留村庄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面貌是不可能的,要让这些村落、村民也享受到现代的发展成果。古村落只有活起来,才能活下去。

记者手记:让村民有选择的权利

       对于自然村落的消失,醉心于文化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痛心疾首”。这在网上、周边的采访中经常听见。翻阅以前的报道,经常有“传统江南水乡风景不再”的感叹。窃以为,这并不合理。城里人要看田园风光,看斑驳的老墙、悠闲的老牛,农村人可以表演给他们看,作为一种旅游业。但城里人无权要求他们日常住在而今大部分是空斗墙的老房子里,用牛犁地。

       但是,实用主义者也不必欢呼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农村被城市所同化,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因为有的人毕竟不愿意住在高楼里,舍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舍弃散养的鸡鸭。人为地“帮助”他们改变,后果可能就是激烈冲突。而即使改造完成了,他们该种菜还是种,该养鸡鸭还是养。让人心痛的是,许多有价值的古村落就像一本旧书,翻阅的手一急躁,发黄变脆的纸张就彻底碎了。

       说来说去,大部分村落的消失是必然的,工业必然会大发展,信息化时代会到来。但是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能顺势而动,人为阻拦或者加快都将带来额外的伤痛。最好,还是让村民们自己来选择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的生活。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网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古村落 (21 articles)


无锡 (19 articles)


乡村保护 (14 articles)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共2555村落受保护

留住乡亲,留住乡愁

首获中央财政支持 传统村落保护仍“喜中有忧”

顾一娴:保护传统村落不可忽视“精神遗产”

寻求传统村落和城镇化的平衡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