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关于我们

查看相册 View Gallery
       专筑网一直致力于关注年轻先锋设计师的成长,以“专筑成长的力量”为理念,旨在帮助更多的走在成长路上的年轻设计师和学生们开拓视野、提高能力。近日,由专筑网组织的“专筑成长的力量”暑期考察活动迎来了首批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小伙伴们。在专筑网的组织下,这些黑龙江大学建筑学的小伙伴们一行十余人分别来到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崔愷建筑设计工作室)和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进行考察学习交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伙伴们的脚步走进其中,一探究竟。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崔愷,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1957年8月13日生于北京。天津大学建筑系硕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2006年“梁思成建筑奖”、2003年“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成立于2003年的崔愷工作室,主要承接建筑及城市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成立10年来,共设计100余个项目,其中建成作品达43项,主要建筑类型包括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学校、历史建筑,以及酒店、商务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还承担过城市设计方面的工作,共获得地方、国家及国际建筑奖项50余项,在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2014年伊始,成立已有十年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工作室”决定正式更名为“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崔愷院士指出工作室更名的意义在于:“立足理性、明确本土”。同时,更是为了深入推进本土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给年轻的设计团队更多的发展空间,形成可持续的生长架构;逐步推广以土为本的建筑创作价值理念,积极探索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建筑发展之路。设计中心由崔愷院士任主任,下设一个研究室,三个工作室,一个办公室。共有正式员工37人,研究生6人。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张图片

       本土中心是由原来的职工宿舍改造而来,内部装饰简洁、舒适、温馨,却又不失设计感。在建筑师傅晓铭的引导下,我们首先来到了模型制作室,可别小看模型师傅的工作,建筑模型的制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筑模型的制作,可研究建筑设计本身的功能、空间比例、色彩、建筑材料等诸多方面关系,可以说,模型制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本土中心的参观中,我们有幸看到了众多出自这里的知名项目的建筑模型:敦煌莫高窟旅游中心、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四川德阳市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天大新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山东蓬莱古船博物馆、浙江杭州杭帮菜博物馆……很多文化建筑在这里孕育,时而高屋建瓴、时而深深扎根于土地、时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时而大气磅礴、跨越时代……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2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3张图片

       据傅工介绍,为了展示本土中心的设计项目,办公空间中开辟出了很多格子空间用来展示这些建筑模型作品。看到设计师们对于一个项目从草模推敲到最后落地的过程,同学们从实际考察中深切体会到了手工模型在建筑方案过程中的重要性。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4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5张图片

       本土中心整个空间采用开敞办公形式,利用小文件柜和书柜将每个座位进行简单分割,动静相宜。会议室墙壁上,张贴着琳琅满目的设计方案草图。会议桌上层叠的图纸,等待着项目团队的修改推敲和校对。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6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7张图片
  
       参观中,最让小伙伴们记忆犹新的是摆满事务所全体成员等身像的外廊和露台空间。作为办公空间的延伸,开阔的室外公共露台可以让设计师们在工作闲暇之余得到放松和休闲。这里不但承担着交通功能,同时也是同事们在此集会、研讨的好去处。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8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9张图片

       考察中,小伙伴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设计师们的创作之路和对建筑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同学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个建筑采用什么材质”、“建筑模型对于建筑特点的呈现形式”、“参数化设计在目前设计中的应用”、“异形建筑的结构表达”……当然了,小伙伴们也不忘提出关键问题,本土设计中心是否欢迎实习生或年轻的设计师前来实习、工作?,崔愷院士也通过专筑网向大家表示欢迎,设计中心每年假期都会招收10—20名实习生,需要学生本人提前向设计中心提交个人作品和简历,待统一审查后,便可加入工作。初来乍到的学生们可以配合主创设计师们进行前期方案资料的整理、方案和施工图的绘制等。总之,只要你够强,本土设计研究中心绝对来者不拒!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http://cuikai86a.23023.dlxrcg.com/
  


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人。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入选法国总统项目“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在法进修,2012年获得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曾获得亚洲建筑推动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央表彰先进个人、北京奥运工程建设功臣等荣誉。
       刚刚走出电梯,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件装置模型,正巧工作室的副主任谭泽阳迎面走了出来,一开始就对同学们提出了问题:“这件装置表达的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众说纷纭,“一栋高层建筑?生态建筑?城市综合体?...太湖石?”对了,就是太湖石。再审视这件装置时,脑海中不禁跳出四个字“瘦漏透皱”,“瘦漏透皱”通常被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至关重要的太湖石的评判标准,其实也完全可以构成对现代建筑质量的评判:“瘦”描述了建筑的外形或形体,“漏”描述的是内部的空间变化,“透”描述建筑中的取景,而“皱”则可描述材料和肌理。这一作品介于人工和天工、建筑和非建筑之间,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人与自然融合相通的哲学和生活理想。通过作品我们就可以想象该工作室的创作必将带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思考。走进工作室的门,面前是一面特别的墙—“纸砖墙”。谭工为我们讲解道:这面墙的意向是采用废弃的图纸盒和绘图纸纸芯筒砌筑而成,同样的材料创作的作品“纸砖房”参加了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让我们又更多地了解到该工作室的创作对节能环保的关注。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0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1张图片

      
       通过与瑞士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合作,李兴钢工作室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就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和他的工作室的对比,李兴钢曾有这样一番表述:“建筑师这一职业个性化色彩比较浓厚,所以国际上大多是一些私人性质的建筑师事务所,并且得到了从社会、制度、法律、市场到行业本身等各方面的认同,也有一套成熟的操作系统。而我们国家一直是一种国有大设计院的机制,社会对大设计院的认同程度要高过私人建筑师事务所,所以目前国内出色的私人建筑师事务所很少。这并不是因为建筑师水平不够,而是由于社会认同等原因,这些事务所没有大设计院引人关注,多数还只停留在维持生存的阶段。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组建的三个专家设计工作室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专家设计工作室可以更好地发挥建筑师的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隶属于大院,在社会认同这一环节上又减少了障碍。所以说工作室这种形式既适应了市场,同时又体现了建筑师的职业特点,我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
       进入到工作室内,在谭工的示意下,我们将位于房间两个拐角的旋转门转动呈垂直角度,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通过旋转门上的两面镜子,我们的   视野可以到达工作室的多个房间,据谭工介绍,这是建川镜鉴博物馆应用过的一组装置。此外工作室充满动感和趣味的吊顶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谭工告诉我们这是沿袭了工作室作品——复兴路乙59-1号改造的设计语言。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2张图片

      
      整个建筑工作室不仅是舒适的办公室,更像是记录了每一个项目灵感的空间博物馆。纸砖房、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和地震纪念馆、复兴路乙59-1号改 造、Hiland•名座、唐山第三空间综合体、元上都遗址工作站、绩溪博物馆、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天津大学新校区体育馆和游泳馆、山西吕梁体育中心、……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3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4张图片

专筑成长的力量——知名设计事务所考察学习第15张图片

      当然,如我们所知,无论对李兴钢还是他的工作室来说,“鸟巢”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正如有些人所说:因为“鸟巢”掀起了李兴钢甚至是中国年轻一代建筑师职业生涯中的新篇章。作为新生代的先锋设计师,有人评价在其背后可以“看到文化的断裂在李兴钢这一代建筑师身上留下的影响”。李兴钢曾在有关媒体上说:“不能否认城市和建筑的文化底蕴对人、尤其是对建筑师的教化作用。日本几代现代建筑师之所以可以在国际建筑界自成一家,大有成就,与日本在西化的同时很好地延续了自己的文化大有关系,甚至于诸如饮食、服饰、礼仪等这样的细节都保存得很完整。尽管我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但是儿时记忆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只是破碎的片断,这让我现在很难自然的、不由自主的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正是为了弥补这种文化的缺失,在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今后的工作计划里,把学习和弘扬中国文化列为了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有我们进入楼层中,映入眼帘的蕴含中国文化情结的装置。

       这次的考察学习虽然短暂,一次简单工作室拜访却使我们一行十几人不觉陷入深深地思考,崔愷和李兴钢作为中国目前建筑行业的不同年龄阶段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中国当代设计师对于中国建筑的思考和关注,他们对于人本的理解、民族文化的归属传承、对于文化建筑的孕育表达……
       想到这里,我们也不禁在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建筑学”?我们能为中国的建筑做什么?

       专筑网组织的这次活动可以说是对中国建筑教育的一种反思和探索,希望能有更多的行业精英来共同关注中国建筑学教育实践活动,能让更多的小伙伴们更早的树立职业理想,专注和支持中国设计成长的力量!
       再次感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崔愷建筑设计工作室)和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带给我们的感动!

* 本文由专筑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专筑驻黑龙江大学建筑学院联络员常学森。*


专于设计,筑就未来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作品规模大小;无论您是否已在设计等相关领域小有名气;无论您是否已成功求学、步入职业设计师队伍;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专筑网都愿为您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投稿邮箱:submit@iarch.cn         如何向专筑投稿?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专筑

微信号:iarch-cn

登录专筑网  |  社交账号登录:

 匿名

  • {循环水管}
  • 2015.08.05 05:46
    很精典,谢谢! 难得的好贴
    • 0
  • nhtuy
  • 2015.04.19 22:08
    应该加分呀
    • 0
  • 欣欣向阳
  • 2014.08.22 17:40
    我来冒个泡泡,哈
    • 0
  • Monster/qzCXJ
  • 2014.08.19 15:17
    我来冒个泡泡,哈哈~
    • 0
  • Monster/qzCXJ
  • 2014.08.19 15:17
    我来冒个泡泡,哈哈~
    • 0
    没有了...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建筑 (1340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