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_[自然的建筑]
内容简介
《自然的建筑》是隈研吾从对20世纪的建筑反思出发,通过对建筑史的回顾、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对混凝土、天然素材、自然的建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下,探讨了日本建筑的特点及意义,对于木材与环境问题、和纸建筑的环境负荷、环境技术与文化等问题做了探讨。
作者简介
隈研吾
日本建筑大师,惯用竹子、木材、泥砖、石板、和纸等自然建材,建筑风格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
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1979年毕业自东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班。
1985-1986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都市计划学系客座研究员。1990年在东京青山成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2001-2008年任教于庆应大学科技科学系。2009年开始担任东京大学教授。
知名作品有「龟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AIA奖)、「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5)、「森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1997,日本建筑学会赏)、「石之美术馆」(2001,国际石材建筑大奖)、「马头町广重美术馆」(2001,Murano Prize)。近期作品有「长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北京),「长崎县立美术馆」(2005,长崎)、「三多利美术馆」(2007,东京)。目前于中国及欧洲仍有许多建案进行中。近十年更一手囊括JCD、日本AIJ奖、美国AIA、全球创新建筑奖、芬兰Spirit of Nature Wood Architecture、法国Energy Performance + Architecture Award等国际大奖。著作有:《十宅论》、《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欲望之死》、《负建筑》等。
目录
序章 话说20世纪
1 流水——水平建筑,然后是粒子建筑
2 石材美术馆——割裂的修复
3 Chokkura广场——与大地相互融合的建筑
4 广重美术馆——赖特、印象派与多层次空间
5 竹子——万里长城的冒险
6 安养寺——土墙的民主
7 龟老山嘹望台——自然与人工的界限
8 和纸——最薄的墙壁
终章 自然建筑是可持续的吗?
后记
下载百度网盘链接:http://pan.baidu.com/s/1c0uQe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