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上居然有这种房子,游客表示惊呆了!
本文分享自一条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p0155g3hd1l&auto=1
►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镇上有两棵470多年树龄的夫妻银杏树,树旁边就是朱家角人文艺术馆。
古镇象征着社会,老树象征着自然。以前这里是一座寺庙,所以古树算是古镇历史的代表。祝晓峰说,艺术馆的寿命顶多一两百年,应该不会比古树长,只是古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过客。他在艺术馆的二层,退让出五个大小不一的庭院,以面对不同的古镇风景,又在艺术馆面向古树的一面,设置了通透的玻璃幕墙。
室外庭院和室内展厅交错的结构,是从古镇的庭院建筑抽象出来的一个原型。祝晓峰的愿望是,让朱家角人文艺术馆成为一个反映原型的特定建筑,为未来其他古镇建筑的设计提供参照。
建成于2010年的朱家角人文艺术馆,是古树新的邻居。
对于上海来说,这个艺术馆并不大,1800多平方米的面积,总共两层。本来艺术馆有地下室的设计,但在研究古树历史的时候,建筑师祝晓峰发现,80年代时附近某地库的修造影响了古树的根脉,差点让古树倒下。所以祝晓峰推翻了原有的方案,取消了地下室,把艺术馆原有的空间动线全部重新设计了一遍。
一层的门厅,光线相对暗一点,而左边中庭天井的采光,和右边茶室的透光,分别在两边出现。这样让人进来以后沉静下来,再用两边的光吸引人们继续参观。
受到右边光线的召唤,沿着木质的楼梯拾级而上,是可供阅览的茶室。
温暖的橡木墙壁地板,包裹着整个茶室。茶室的尽头,是巨大的玻璃幕墙。古镇和古树的风景,被借景到了馆内。
走累了就坐下来翻翻书,这是在慢节奏的水乡古镇里常做的事情。在这里,室内也有了室外的感觉,就像是在树下看书一样,离大自然很亲近。
看完一层的展览,进入中庭,你会发现这里变亮了。光线从天井里倾泻而下,落在非常单纯的四面白墙上。里面有一部木质楼梯,引导着你走上去。
到了二层之后,你就处在中庭院墙的外围。这是一圈走廊,内部是白墙,外围是玻璃。三个展厅和五个庭院都挂在走廊上,路线是经过一个庭院看一个展厅,又经过一个庭院再看一个展厅。所以在二楼,室内和室外的体验是交替出现的。
室内的展品,是艺术家们为朱家角古镇创作的,展现的是抽象的朱家角。而当你要去看下一个展厅经过庭院的时候,看到的又是朱家角的真实风景。画和风景交替出现,祝晓峰希望表达一种具象和抽象相互照映的关联。
所有五个庭院,都采用了一种平等的方式来面对古镇的风景,有银杏树、有古镇连绵起伏的屋顶,有七八十年代造的水泥房,也有仿古建筑。不同的庭院可以看到不同的古镇历史。
在东侧的水院,左边的坡顶正好把古树的大部分呈现出来,坡顶的角度也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与树冠的坡度相协调。如果说在茶室里看树是亲近的,水院中的树就是有距离的。在这里,对树的尊重,成为了对自然的宗教般的信仰。建筑师用借景的方式,收藏了这棵古银杏,使它成为了艺术馆最珍贵的藏品。
摄影/Iwan Baan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网站:www.scenicarchitecture.com 电话:021-62948898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365弄6号9号楼3A
► 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深圳大学建筑学工学士,代表作有华鑫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双语幼儿园,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马陆金陶村村民活动室,连云港大沙湾海滨浴场等,作品曾获WA中国建筑奖、远东建筑奖、Architizer建筑奖、UED中国博物馆设计奖、中国建筑传媒奖等。